糖尿病一口酒都不能喝?医生怒斥:患了糖尿病还喝酒,不要命了 “医生,我就喝一点点,行不行?”这是诊室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可面前这个才四十出头的男人,刚刚因为酗酒引发低血糖昏迷被送进ICU,妻子哭着问:“他才刚查出糖尿病,怎么就这么严重?”糖尿病患者喝酒,真的是拿命在赌。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能吃糖”,却很少有人意识到,酒精对糖尿病人的伤害,远比一块蛋糕要致命得多。酒精不是糖,却能影响血糖,不仅升高血糖,还可能让血糖突然暴跌,甚至直接诱发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特别是那些已经使用胰岛素或者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的患者,喝酒相当于在血糖的钢丝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摔个粉碎。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饮酒导致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是不饮酒患者的4倍以上。尤其是空腹喝酒,或者喝完酒不吃东西,极容易让血糖在短时间内骤降,甚至在夜间睡梦中发生低血糖而不自知。很多家属以为人是在睡觉,等发现不对劲,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酒精在肝脏代谢,而肝脏也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正常人在饮酒后,肝脏还能勉强维持血糖平衡,但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本就已经紊乱,再加上酒精的干扰,肝脏“忙不过来”,就可能导致血糖调控失控。更可怕的是,酒精会掩盖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比如出汗、心慌、头晕,这些本来应该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却可能被误以为是喝醉了的正常反应,最终延误处理。 曾经有个患者,50岁出头,二型糖尿病十年,一直控制得不错。某次朋友聚会,他喝了两杯白酒,自觉没问题。结果回家后突然意识模糊,摔倒在地,送到医院时血糖只有1.8 mmol/L,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医生紧急处理后才捡回一命。他家人后来说:“他只是喝了两小杯,怎么会这样?”真相是,糖尿病不是不能喝多,而是一口都不该碰。 很多人以为“少喝点红酒养生”“啤酒度数低没事”,这些全是误区。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早就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饮酒,尤其是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饮酒风险高于潜在益处。即便是红酒中的多酚,所谓的“抗氧化”作用,也远不如吃一碗西兰花、苦瓜和胡萝卜来得安全有效。 当然,医生不是不近人情。有些患者觉得,得了糖尿病,难道就不能偶尔放松一下?但问题在于,糖尿病不是普通的小毛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代谢疾病,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心、脑、肾甚至眼睛的健康。如果为了几分钟的口腹之欲,把自己推向并发症的深渊,值得吗? 更何况,很多糖尿病人还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酒精本身就会升高血压、加重肝脏负担,还会影响血脂水平。长期饮酒的人,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成倍增加。而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再叠加酒精,肝脏几乎是“雪上加霜”。 健康,从来不是牺牲快乐的代价,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一个真正活得明白的人,是能在诱惑面前说不的人。不是不让吃喝玩乐,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而糖尿病人面对酒精,最好的选择,就是彻底远离。 人这一生,最宝贵的是活着。但不是苟且地活着,而是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自由。如果能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让身边的人少走弯路,远离病痛,那这一生就不是白来一遭。 糖尿病不是绝症,但它需要尊重。尊重它的规律,尊重身体的极限。而酒精,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是朋友,是敌人。管住嘴,迈开腿,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吃苦瓜、南瓜、菠菜、芹菜这些控糖的“天然药箱”,远比一瓶白酒来得实在。 那些以为“喝一口没事”的人,往往等出事了才明白,健康从不容许侥幸。糖尿病患者不喝酒,不是医生小题大做,而是真心不想再抢救一个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如果能少喝一杯,就能多活几年,难道不值得吗?

用户15xxx99
说了半天,不还是一点不能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