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正式宣布了   波兰这次直接把欧盟的“面子”搁在了一边,当地时间10月29日

波览历史 2025-10-31 10:57:18

波兰正式宣布了   波兰这次直接把欧盟的“面子”搁在了一边,当地时间10月29日,其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明确表态,就算欧盟刚更新了对乌贸易政策,该国对小麦、玉米等多种乌克兰农产品的进口禁令依旧不作调整。   今年5月,欧盟就高调宣布终止对乌克兰农产品的战时免关税待遇,说6月起恢复正常关税,能给中东欧国家市场“减负”。   可现实是,乌克兰农产品哪怕加上最高30%的关税,价格依旧比波兰本土产品低三成以上,冲击丝毫没减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政策失效了,2023年9月,欧盟也曾取消过一次临时限制,结果波兰、匈牙利当即宣布续期禁令,当时的矛盾就已经摆上台面。   两次政策调整,都没触及核心问题,乌克兰农产品的成本优势和中东欧国家的农业结构根本不匹配,欧盟只在关税数字上做文章,无异于隔靴搔痒。   波兰农业的压力早已经超出了承受极限。去年从乌克兰进来的农产品总额比2021年翻了两倍还多,达到140亿欧元,海量粮食直接让波兰农民收入掉了四分之一。   偏偏今年波兰小麦又迎来丰收,产量创下3200万吨的历史新高,本土粮食堆成山,进口粮还在不断涌入,仓库早就塞得满满当当,新收的庄稼只能露天堆放。   这种“内忧外患”下,农产品价格一路下跌,有专家测算,要是现在取消禁令,半年内价格可能还要再降一成五,近三万农户得关门大吉。   对以中小农户为主的波兰来说,这不是数字游戏,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   欧盟所谓的“解决方案”更是暴露了补贴机制的深层缺陷。上个月欧盟承诺给波兰农民发6.5亿欧元补贴,听着不少,但分摊到全国农户身上,人均还不到800欧元,连明年的种子和化肥钱都不够。   而这笔钱至今只到账1.2亿欧元,剩下的全是空头支票。这背后是欧盟农业补贴的老毛病,每年600亿欧元的农业投入,80%都流进了仅占20%的大型农场口袋,波兰这种中小农户占主流的国家,根本拿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波兰农业部长罗伯特·泰卢斯在记者会上说得直白,欧盟的规则没考虑过他们的农民要怎么活,维持禁令不是对抗,是保基本盘。   波兰的强硬态度,是反复失望后的必然选择。早在2023年6月,波兰就联合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五个国家向欧盟施压,反对临时限制措施太敷衍,当时欧盟只把禁令延长了三个月,根本没解决问题。   到了今年7月,波兰农民开着拖拉机堵了边境,用最直接的方式要说法,政府当时就承诺会护着农户,现在维持禁令,算是兑现了一半承诺。   这种从集体抗议到单独强硬的转变,说明中东欧国家对欧盟已经失去了耐心,不再指望 官僚们能拿出真办法。   农业问题背后,还缠着绕不开的政治逻辑。明年波兰就要搞议会选举,农民群体占了选民总数的19%,是谁都不能得罪的关键票仓。   在农业上掉链子,基本就等于把选票拱手让人。这种情况下,维持禁令既是保农民饭碗,也是保政治前途,任何政党都不会冒这个风险。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看得更明白,直接把禁止进口的乌克兰农产品扩到24种,说白了,谁把农民的利益当回事,谁才能稳住选票。   乌克兰的焦虑能理解,但局势早已经不是单一贸易通道能决定的。对波出口占了乌克兰农产品出口的18%,这条通道被堵确实头疼,乌克兰农业部赶紧外交喊话,还提出给波兰农民搞技术支持,但这些都解决不了眼前的价格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事儿已经波及到波乌的整体贸易。2023年波兰给乌克兰出口了85.4亿美元的货物,其中不乏精炼石油和汽车,而乌克兰给波兰的出口里,种子油和铁矿也占了不小比例。   农产品禁令要是持续下去,难保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乌克兰会不会限制其他产品进口,或者影响波兰对乌的非军事援助态度,双边关系的复杂性正在升级。   欧盟现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批评波兰“破坏欧洲团结”,但他们自己的农业其实也受影响,只是大农场抗风险能力强,没闹得那么凶。   欧盟的尴尬在于,既要靠支持乌克兰撑地缘政治门面,又不愿真金白银补贴成员国的损失,只能用“团结”之类的口号搪塞。   可口号填不饱农民的肚子,匈牙利、斯洛伐克跟着出台限制措施,欧盟内部的裂痕越来越大,所谓的“统一立场”早就名存实亡。   对此有人说欧盟是“既要又要”,既要地缘政治得分,又不想承担经济成本;也有人觉得波兰是务实,总不能为了别人的事让自己人破产。   说到底,这暴露的是欧盟扩大后政策协调的死穴,当成员国的生存利益和欧盟的战略目标撞在一起,所谓的“共同利益”往往不堪一击。   信息:波兰维持部分乌克兰农产品进口禁令 2025-10-30 07:21·央视新闻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