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可真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1 11:52:11

美国“变脸”可真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美财长贝森特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0月底那两天,吉隆坡的经贸磋商算是让外界捏着的一颗心松了半截。中方牵头人和贝森特、格里尔坐下来谈了两天,从海事物流的301措施到关税暂停期,再到出口管制这些棘手问题,总算达成了基本共识。 当时贝森特自己都夸这个框架“非常成功”“影响深远”,说能为两国领导人会晤打基础。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跟着说,差不多能把协议提案交上去审议了,连特朗普都出来说有信心达成全面协议。 央视新闻后来还详细列了共识内容,比如美方要暂停那个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一年,关税暂停期也延长了,当时看着确实像紧张局势缓和了些。 结果没等这股热乎气散了,贝森特就突然换了口气,通告全球说出口管制措施不变。这操作简直像刚签完和平协议转头就摸枪,实在让人看不懂。但细琢磨琢磨,这根本不是一时兴起的反悔,全是早有预谋的算计。 核心还是想把中国摁在科技产业链的中低端,怕咱们在关键领域追上来。美国国会研究处8月发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出口管制的目标就是延缓中国先进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形成,维持他们的领先地位。半导体这东西太关键了,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再到国防工业,哪儿都离不了。 美国自己本土芯片制造占比从1990年的37%跌到现在的12%,心里早就慌了。他们怕中国把芯片短板补上,以后就没辙了,所以才用出口管制这招卡脖子。吉隆坡会谈时答应暂停部分规则,不过是暂时松口气,真要让他们彻底放开,那等于砸自己的“霸权饭碗”,根本不可能。 美国国内的政治扯后腿也是个大麻烦。国会里两拨人吵得厉害,一派觉得该松点管制,保住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派死活要收紧,说一放开中国就会“补课”。第二届特朗普政府之前批准两款GPU对华出口,还想抽15%收益,立马就被国会质疑违宪。 这种情况下,贝森特哪敢真松口?要是因为出口管制的事被国会盯上,行政部门日子可不好过。所以就算谈成了共识,回头也得赶紧表态“不变”,稳住国会里的强硬派。这哪是对外政策,分明是先顾着国内的政治算盘。 更阴险的是,美国想拉着一群盟友一起给中国施压,自己好坐收渔利。贝森特早就放话要找欧洲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搞“集体回应”,说要“保护共同的安全利益”。他们清楚单靠美国自己堵不住所有口子,得把盟友绑在一条船上,构建起技术篱笆。 之前商务部就说过,美方在马德里会谈后20多天里搞了20项打压措施,现在看来,这种“边谈边打”“拉帮结派”的套路早就成了常态。吉隆坡的共识不过是让盟友看看“美国也在谈”,转头就用“不变管制”给盟友递信号:别松劲,咱们还得一起干。 说穿了,美国的谈判和“变脸”都是服务于同一个目的——维持全球科技和经济霸权。他们嘴里喊着“平等合作”,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让中国永远赶不上。阿斯麦的CEO都戳破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国家安全,就是单纯限制中国发展。这次贝森特的表态就是明证:能谈的是关税这些眼前利益,真正卡脖子的技术管制,半分不让。 中方其实早就看透了这套把戏。郭嘉昆回应的时候就说得很明白,中方的出口管制是规范体系,符合国际规矩,愿意沟通但也不怕施压。毕竟美国再怎么折腾,也挡不住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之前就说过,“小院高墙”拆不散中国的创新步伐。 说到底,贝森特这波“变脸”释放的信号再清楚不过:美国不会因为一次会谈就放弃打压中国的核心利益,谈判只是缓兵之计,遏制才是真章。 他们想一边从对华合作里捞好处,一边用管制卡咱们的脖子,这种两头占的好事哪能如意。后续能不能落实共识,还要看美国是不是真有诚意,但从这次“变脸”来看,咱们还得多留个心眼。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