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现,明明中俄边界早已划清,可一打开中国地图,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伯力、库页岛等地方,依旧被用中文标注。有人疑惑这是不是没完没了地“翻旧账”? 其实这话没说到点子上,这不是揪着过去不放,是给历史留个记号,给国人敲个警钟,更是对主权和历史的双重尊重,跟“翻旧账”压根不沾边。 首先得搞清楚,地图标注中文名不是随便画的,是有明确规定的硬要求,符拉迪沃斯托克要括注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要标伯力,一共八个这样的地名,必须保留中文曾用名。 这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地图编制的法定规范,这些中文名不是凭空捏造的,海参崴的“崴”字本就是北方话里港湾的意思,因为这里盛产海参,闯关东的先民们自然而然叫出了这个名字。 伯力曾是清代东北的军事重镇,库页岛更是早在唐朝就被纳入中国管辖范围,这些名字里藏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标注出来只是让历史不被遗忘。 更重要的是,保留中文名绝不意味着要改变现在的边界现状,中俄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全部边界的划定,2008年俄罗斯还主动归还了黑瞎子岛西半部分。 两国4300公里的边境线现在是全球最安全、兵力部署最少的边界之一,俄方也明确表示中方的地图标注没有任何问题。 说白了,现在的边界是清晰且被双方认可的,标注中文名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不是对现有边界的挑战。 就像邻居家的房子以前是你祖辈的产业,现在产权清晰归了邻居,但你依然可以记得老房子的名字,这跟争夺产权是两码事。 有人觉得这是“翻旧账”,其实是没看懂背后的深意,这些中文名是历史的“活化石”,藏着中国曾经的屈辱与无奈。 海参崴是1860年被迫割让的,海兰泡在割让后还发生过惨烈的血案,库页岛更是从中国领土一步步被侵占。 把这些名字标在地图上,不是为了找俄罗斯要回土地,毕竟现在的中国不是满清,现在的俄罗斯也不是沙俄,两国早已通过协商解决了所有边界争议。 而是为了提醒每个中国人,这些地方曾经是我们的家园,是因为国家落后才被迫失去的,这就像家里挂着老照片,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记住曾经的经历。 这种标注既不会影响中俄现在的友好合作,反而能让国人在看到这些名字时,想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大家珍惜现在的国力,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就像波兰对加里宁格勒的地名记忆,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曾是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二战后被划归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尽管现在主权归俄罗斯所有,但波兰的历史地图和教科书里,依然会标注柯尼斯堡这个旧名,还会详细记载这片土地从普鲁士到苏联的历史变迁。 波兰这么做,不是想争夺领土,而是因为柯尼斯堡曾是欧洲文化重镇,与波兰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留旧名是为了传承历史记忆。 更重要的是,通过铭记这片土地的变迁,波兰人时刻提醒自己国家主权的珍贵,激励国民维护国家的完整与强大。这种做法既没有影响波兰与俄罗斯的正常交往,反而让历史教育有了更鲜活的载体,让年轻人了解国家的过往,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 波兰的例子和我国标注远东地名的道理如出一辙,核心都是“铭记历史而非纠缠历史”,历史不是包袱,而是镜子,那些中文地名就像镜子里的影像,照见过去的兴衰,也照亮未来的道路。 标注它们不是“翻旧账”,而是让我们永远记得,国家强大,领土才能完整;落后懦弱,只会失去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