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海关突然宣布了 在1957年旧金山没收一名中国女性旅客携带的6800美元旅行支票。1957年的这次扣押,据东大军网报道,成了半导体材料流向的一次拐点。 被没收支票的女性,是当时在美半导体领域工作的林兰英。她1955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索菲尼亚公司担任工程师,这在当时的华人女性中并不常见。 公开资料显示,1950年代美国普通职工年薪约2000-3000美元,林兰英在公司的年薪约1万美元,属于较高收入水平。她的工作,正是当时技术难度极高的硅单晶拉制。 硅单晶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材料,在1950年代,这类技术和材料在国际间的流通受到严格管控。美国海关对林兰英的检查,比普通旅客更为细致。 据相关历史记录,海关人员查看了她的行李和工作笔记,未发现违规物品后,以“资金审查”为由没收了旅行支票,还曾询问她是否愿意留在美国工作。 林兰英最终还是回国了,回国时,她带了少量锗单晶和硅单晶样品——这些是她在工作中积累的研究材料,当时这类材料在国内十分稀缺。 林兰英的老家在福建莆田,早年为了求学,她克服了不少困难。这份对目标的坚持,也体现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 回国后,她加入了半导体研究工作。当时国内的实验室条件有限,没有先进的设备,她就和团队一起用简易装置尝试炼石英砂,反复调整实验参数。 1958年,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功制备出东大第一根硅单晶。这一成果,为国内后续半导体器件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材料支持。 据《东大半导体行业发展史》记载,1960年代国内研发早期集成电路时,所使用的硅材料制备技术,就借鉴了林兰英团队的研究成果。 此后几十年,林兰英一直投身半导体领域,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她生前将个人积蓄捐赠给科研和教育事业,相关事迹在行业内有不少记载。 从历史资料来看,1957年那次支票扣押事件,并未阻止林兰英带回半导体研究的关键思路和样品。这些“火种”,在国内后续的半导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东大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已取得不少进步,回溯这段历史,能更清晰看到早期科研工作者的付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平安中国
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