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马上就翻脸了 10月29号咱东方大国出手,直接拿下近18万吨美国大豆,货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1 16:52:11

特朗普马上就翻脸了 10月29号咱东方大国出手,直接拿下近18万吨美国大豆,货预计12月到明年1月就能到港。 要讲清这事儿得先把前后脉络捋明白,10月29号咱东方大国敲定近18万吨美国大豆订单的消息刚传出来,特朗普那边就炸开了锅,这翻脸的速度快得让人咋舌。可这事儿压根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背后全是中美贸易博弈里的门道,每一步都藏着说法。 回头看2025年这大半年,贸易场上的火药味就没断过。1月份特朗普刚开启第二任期,立马就把“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摆上桌面,2月就签了所谓的“公平与对等计划”,说白了就是想靠关税大棒逼贸易伙伴让步。4月份更狠,直接对华加征104%的关税,逼得咱们迅速反制,把对美关税提了上去,那会儿双方的贸易关系僵得像块铁板。 那时候咱们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美国农业部4月份的数据显示,单周大豆采购量从72800吨直接跌到1800吨,近乎腰斩。 早些时候咱们还缩减了美国猪肉的采购计划,单周就砍掉1.2万吨订单,让美国猪肉的周销量跌到5800吨的全年低点。 美国大豆协会急得跳脚,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格尔特直言不讳,中国占美国大豆出口市场的60%,想找替代市场门儿都没有。 可为啥这会儿突然出手买18万吨?这就得说说咱们的底气了。这些年咱们早把大豆供应链的韧性练得杠杠的,2024年进口大豆1.05亿吨,虽然自美进口占21.1%,但巴西那边占了71.1%,还有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这些新兴渠道补位。 加上国内大豆产能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自给率比2020年提了4个百分点,手里还有充足的储备当“稳压器”,根本不怕被卡脖子。 选在10月底下单更有讲究。美国农业部早预测2024/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能到4.21亿吨,库存也涨了10.5%,供应本来就宽松。而且新季巴西大豆刚上市不久,3到10月是集中出口期,咱们完全有底气挑挑拣拣。 这会儿出手,既能用相对合理的价格补点货,毕竟这批货12月到明年1月到港,正好能衔接上国内的消费需求,又能给贸易谈判留些余地,算是张弛有度的布局。 但特朗普可不这么看。他那套“对等关税”政策本来就透着霸道,4月份一会儿把对华关税加到145%,一会儿又搞90天暂停期,政策反复得让美国农民都犯迷糊。这次咱们下单大豆,他非但没领情,反而觉得不符合他的预期。 要知道美国农业州是他的票仓,之前咱们缩减采购时,农民怨声载道,现在订单来了,他又想借着这事儿漫天要价,琢磨着怎么逼咱们在其他贸易议题上让步。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翻脸了。5月份日内瓦会谈刚把关税降到30%,7月就又延长关税暂缓期,8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刚暂停24%的关税,转头就放话要对其他国家征15%到50%的关税。这种反复无常的作风,连美国自己的交易员都吐槽,根本没法预测农产品价格走势。 更关键的是,10月30号也就是下单第二天,中美元首还在釜山见了面,这时间点卡得极有意味。特朗普大概是想借着大豆订单这事儿在会谈里占主动,所以才急着表态施压,说白了就是想把经贸牌当成谈判筹码。 可他忘了咱们早不是被动挨打的状态,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国内储备充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也在推进,就算真有波动也扛得住。 美国大豆协会那些人看得倒明白,要是真把咱们惹急了,减少采购的话,美国大豆价格肯定得崩。毕竟全球能消化这么多大豆的市场就咱们一个,其他地方根本接不住。特朗普这会儿翻脸,说白了就是赌咱们会妥协,可他没算到咱们的战略回旋空间早就打开了。 这18万吨大豆订单,说穿了就是次精准的战略布局,既满足了国内需求,又摸清了美方的底牌。特朗普翻脸越急,越说明他们对农业出口的依赖有多深。 而咱们这边稳坐钓鱼台,货要在年底到港,正好能给国内市场添层保障,至于贸易谈判里的主动权,早就攥在自己手里了。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