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兔泛滥成灾!2亿只“毒肉炸弹”为何无人敢下嘴?

文史啊旺 2025-10-31 19:52:54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有100多亿只,体重百斤却无人食用,当地人给出答案:不敢吃。 说起澳大利亚的野兔问题,这事儿得从一个英国移民的随意举动说起。那是19世纪中叶,欧洲人蜂拥去澳洲淘金搞农场,带去的不少东西都成了麻烦。野兔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本来想当猎物,结果搞出大祸。标题里说上百亿只、体重百斤,这明显是夸张了,实际数据远没那么离谱,但问题够严重:澳洲野兔总数现在估计在2亿左右,成年一只也就2到3公斤重,群起来破坏力惊人。关键是这么多兔子,本该是蛋白质来源,却没人敢碰,原因简单粗暴——里面藏着病毒和毒素,吃下去风险太大。澳洲人直摇头,说这玩意儿现在就是活生生的生态炸弹。 先聊聊兔子怎么来的。1859年圣诞前后,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从老家让人捎来24只欧洲野兔。这些兔子不是随便抓的,有野生的也有家养的,奥斯汀是维多利亚州温切尔西镇的农场主,早年从英国移民过来,靠羊毛贸易发了家。他当时的想法挺直白:放点兔子在自家地盘上,方便狩猎,添点乐子。 奥斯汀出生在英国萨默塞特郡一个普通村子,1815年的事儿,年轻时干过小买卖,1840年坐船去澳洲,船上颠簸几个月才到墨尔本。他买下巴温公园地产,占地好几千英亩,专攻羊毛出口,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放兔子那天,他没多想,就让人在庄园边缘散开那些笼子里的家伙。谁知这24只成了源头,基因研究证实,整个澳洲野兔种群基本都从这儿传开。 奥斯汀自己没活到兔子泛滥那会儿,1871年肺炎走了,年仅56岁,留下的遗产里藏着这么个定时炸弹。他不是坏人,但这决定纯属短视,没考虑生态后果。 兔子一落地,就跟开了挂似的扩散。澳洲本土没它们的天然敌人,狐狸和猫虽后来引进,但对付兔子效率不高。欧洲野兔繁殖力本就强,一年能生四窝,每窝五到十只,母兔怀孕期短,适应力也牛。1860年代初,奥斯汀庄园周边兔子就开始冒头,十年不到,数量翻了几十倍。1880年代,兔群冲出维多利亚州,涌进新南威尔士和南澳,啃光农田牧草。1920年左右,峰值达到6亿只,覆盖澳洲南部大片土地。 农民叫苦连天,土地秃了,羊群饿肚子,经济损失每年上亿澳元。兔子不光吃草,还挖洞破坏土壤,加速侵蚀,间接害死不少本土植物和动物。袋狼这事儿常被提起,那是一种袋鼠似的狼,本土肉食动物,早在大陆上就稀少,主要在塔斯马尼亚岛存活。欧洲人来后,羊农嫌它偷羊,1888年起政府悬赏猎杀,一张皮一英镑,到1936年最后一只在动物园死掉。 但袋狼灭绝跟兔子暴增没直接关系,它主要吃袋鼠和小哺乳动物,对兔子影响有限。真正的问题是兔子来了个空窗期,生态链直接断档,本土物种跟不上节奏。 为啥澳洲人看到这么多兔子不吃肉?这不是矫情,而是真有顾虑。早年移民时代,兔肉还算常见,猎人抓了剥皮炖汤,营养高又便宜。但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控制兔子的招数越来越狠,兔肉就变味了。1950年,澳洲从巴西引进兔瘟病毒,叫肌注肉毒杆菌病,简称肌注。科学家把病毒抹在蚊子和跳蚤身上,让虫子传播,一下子干掉90%的兔子。 病毒让兔子肿眼瞎、发高烧,肉里残留病原体,吃下去人可能感染,虽然概率低,但谁敢赌?后来1995年又放出血兔病毒,RHDV,兔子出血内脏,尸体堆成山。这病毒到1996年正式推广,干掉更多兔子,但幸存的变异株让肉更不安全。 加上早期用过的毒饵,像1080和吲达酮,这些抗凝血剂兔子吃完内出血,尸体渗毒,污染土壤水源。猎人抓兔子后,通常直接烧掉,不敢带回家。超市里牛羊猪鸡满架子,兔肉几乎绝迹,偶尔有农场养殖的,但野生的一概免谈。澳洲人对食品安全挑剔,海鲜牛羊随便吃,野味就绕道。数据显示,兔子每年毁掉的农作物价值2亿澳元,吃它们的风险远超收益。 简单说,兔子从美食变毒药,全拜控制措施所赐。 控制兔子这事儿,澳洲折腾了上百年,花了不少力气。最早是物理围栏,1880年代建了上万公里铁丝网,从昆士兰拉到西澳,挡兔子北上。工人钉桩拉线,成本高,但兔子爱挖洞,常钻空子。后来转生物战,肌注病毒放出后,兔子数量腰斩,但几年就反弹,因为变异快。RHDV上场后,效果更好,尤其干旱区,兔子死一片,土地喘口气。 现在常用综合法:毒饵加病毒加机械。吲达酮饵料撒田里,兔子两天内出血毙命;战壕挖深,崩塌洞穴;射杀和陷阱也上,但效率低。政府鼓励土地主整合这些招,维多利亚州有专项法,兔子列为首要入侵物种。 2025年情况呢?雨水一多,兔子又冒头,南澳和新南威尔士部分地区数量涨了十倍,专家急了,呼吁加强投放RHDV-K5新株。 总人口稳在2亿,占国土70%,经济环保双重打击。兔子还变异了,澳洲科学家发现,有些兔子体型和毛色跟欧洲祖宗不一样,适应本地气候更强。 这提醒大家,入侵物种不光是数量问题,进化起来更棘手。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