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宴,吃鱼。几天前一朋友问,“你那么爱吃鱼的人在新疆吃不上鱼了吧?那边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特产就是瓜果和羊肉,海鲜运过去贵得很,你这阶层也吃不起。” 我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地指出,“新疆适合渔业的水域和滩涂有4700万亩,年产鱼鳖虾蟹等水产品超过20万吨。” 看我买的这条来自焉耆县博斯腾湖的一种鱼,小贩的汉语水平不足以说出这种鱼的名字,反正不是我熟悉的青草鲢鳙,重有5公斤,鱼鳞差不多跟一块钱硬币那样,我切成五部分,每次吃一公斤。这虽然是淡水鱼,但跟我常吃的海鱼一样,只有一根主刺,而且冰雪融水因素,肉质紧实,渔区沙性土壤,没有泥腥味,味道好极了。一公斤鱼,被我轻而易举吃完了,可一公斤羊肉我就吃不下。 新疆虽然没有海,却能产很多海鲜。因为地质年代中,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变迁而干涸,但天山、阿勒泰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汇集到盆地,形成海样磅礴的湖,如博斯腾湖、赛里木湖、艾比湖等,加上水溶解土壤中盐碱等物质,也跟海水差不多。叫“海鲜”也实至名归。 《汉书》中记载“焉耆近海水多鱼”,在《魏书》中,更有“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苏子指:野生沙枣)的乙弗勿敌国部落。清代《回疆志》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牛羊,为泛舟捕鱼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