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一直能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 ——— 加缪
/
如果你想了解加缪及其他的作品,那这本书是不二之选!在二十五年的岁月里,从踏入文坛到突然搁笔,加缪用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日记与思考。
其中包括文学的感悟、哲学的沉思、政治的见解,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洞察;还有他的写作计划、创作构思、故事提纲,以及读书时的随性感想。
-
在这本书中,加缪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行所为通过简明扼要、澄澈如水的文字表现了出来,读来似清流一样沁人肺腑,似雕刻般印在了我的脑海。
-
他是一个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然而他往往以艺术家自称,作家当然是艺术家,可是一位作家坚持称自己是艺术家,就不那么当然了。
-
加缪自己给出了解释:“我为什么是一个艺术家而非哲学家?因为我根据词句而非概念来思考。”他从具体的事物出发,也就是说他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出发来进行有血有肉的思考。
-
在笔记中,加缪说:“要写作,在表达上永远应该稍稍不及(与过相比)。反正勿饶舌。”真实的艺术品是说得少的作品。一个人写作时应该做到的“是学会自我控制”。这给我很大的启发。
-
加缪是一位相信文字的作家,是一位自觉追求风格的艺术家。他的风格是一种高贵的风格,是一种恰到好处含而不露的风格。这种对于度的自觉意识,使加缪为文有一种挺拔瘦硬、冲淡清奇的风采。这本《加缪笔记》就是一个明证。
-
1957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落在了加缪的头上,在此之前,他一直是贫穷的,但是他从不抱怨,不追求也不羡慕有钱人的生活,而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不费分文的馈赠:阳光和大海,坚信“地上的火焰抵得上天上的芬芳”。他蔑视的是富人的炫耀,捍卫的是穷人的尊严。
-
他在《笔记本Ⅶ》中写道:“我最喜欢的十个词,答案:世界,痛苦,土地,母亲,人,荒原,荣誉,贫穷,夏天,大海。”
贫穷赫然位列其中。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概括了加缪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不想空洞地颂扬贫穷,只想自由地生活而甘愿贫穷,以保持精神上的独立,他说贫穷是一种以慷慨为美德的状态,他做到了。
/
他的书籍是那种我会反复拿出来品读的书籍,一杯咖啡,一本加缪,真的足矣。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