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

玉尘飞啊 2025-11-01 16:52:06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在挖吉利的人才,所以他们造车的人才宝库在吉利这儿,都是从吉利挖过去的,没有吉利培养这么多人才,他们是造不出车的”。 汽车圈早就有个玩笑:吉利是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这话真不是夸张,前人民大学教授储殷就提过,小米曾经把吉利汽车研究院几乎一锅端了。 当年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刚起步时,最缺能直接上手的熟手。造汽车是个复杂活儿,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管理,都得有实战经验。吉利培养的人刚好具备这种“即战力”,自然成了香饽饽。 这事儿其实不新鲜,当年手机行业也这样。摩托罗拉、诺基亚倒下后,它们的人才全流向了苹果、三星和中国手机品牌。这些人带走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经过市场验证的做事方法和工匠精神。 现在汽车行业只是重演了这一幕,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吉利。吉利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就是传统车企里的破局者。 既有规范的培养体系,又敢创新,还懂中国市场。这样出来的人才,刚好适配新势力的需求。 李书福的发言里带着点无奈,却也藏着自豪。这其实点透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关键。 有庞大的优质人才基础,还能让人才自由流动起来。短期看,吉利流失人才确实吃亏。但从行业角度看,这些人才把经验带出去,反而加速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老话讲“水活则鱼跃,人动则业兴”,放在这儿再贴切不过。不过对吉利来说,光当“黄埔军校”可不行,得想办法“蓄水”。 李书福其实早有动作,他投身教育近三十年,创办了六所学校。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真题真做”,已经培养了1.2万多名汽车人才。他的人才理念是“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 在2025年新年致辞里,他还提到要提高员工福利,留住人才。这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高薪挖人只能解燃眉之急。 长期来看,还是得靠自己的“造血”能力,建立培养体系。毕竟,能持续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的平台,才真正有竞争力。 李书福的感慨,更像中国汽车产业黄金十年的一个注脚。那些惊艳的智能电动车背后,都是从传统里走出来的汽车人。 人才的良性流动,才是这个时代给汽车工业最好的礼物。而行业最终要面对的,是从“人才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企业该自己花时间培养人才,还是直接高薪挖人?吉利这“黄埔军校”模式,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李书福称国内几乎所有新势力都到吉利挖人;学者储殷声援其造车贡献,“小米把吉利研究院几乎一锅端了”

0 阅读: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