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葬礼上,我成了最“不孝”的那个儿媳。 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嚎声里,我只会默默流泪。 我真的学不会像其他农村女眷那样,拿腔拿调地吼出那句“我那苦命的娘啊”。 院子里,一个远房表姐扑到5500块的寿材上就开嚎,哭声嘹亮。可刚被亲戚拉开,她立马收声,转头就跟旁边人聊起家常,表情切换自如。我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这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一场约定俗成的“演出”? 说实话,我不是不难过。看着婆婆慈祥的遗容,想到她一辈子勤劳善良,没过几天好日子,我的心就揪着疼。但我的悲伤是无声的,是发自内心的痛惜,不是能吼出来的调子。 真正的生离死别,就像当年我爸走的时候,那种痛是掏空身体的,是哭到失声也换不回亲人的绝望,根本没有力气去讲究什么抑扬顿挫。 或许,这种热闹的哭丧,是给活人看的一种仪式感,证明老人走得风光,子女尽了孝道。而我们这种心里的泪,才是真正流给逝者的。 送别亲人,到底是需要一场热热闹闹的“告别演出”,还是只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安静怀念? 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