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超横空出世!黑吉辽蒙联手破局 区域协同能否唤醒沉睡的老工业基地? 今天,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联合宣布将共同打造 “东北超” 区域合作项目!这个涵盖 145 万平方公里、1.2 亿人口的超级经济圈,被外界视为东北振兴的 “最后一张王牌”。当南方省份早已通过长三角、珠三角实现经济腾飞时,东北终于迈出了打破行政壁垒的关键一步。 破解 “各自为战” 的历史困局 数据显示,东北四省区 GDP 总和曾占全国 18%,如今仅为 6% 左右。长期以来,各省在产业布局上重复建设,沈阳、长春、哈尔滨均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导致资源内耗。“东北超” 将建立统一的产业协调机制,比如整合长春一汽、沈阳华晨的研发资源,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在粮食安全领域,四省区将联合打造 2000 亿斤产能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相当于全国粮食产量的 1/5。 从 “工业锈带” 到 “数字新土” 的转型试验 与传统区域合作不同,“东北超” 首次提出 “数字基建先行” 战略。计划三年投入 1200 亿元,实现 5G 网络全域覆盖,建设东北工业互联网平台。黑龙江的石墨资源将与辽宁的储能产业结合,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内蒙古的风电、光伏电力通过特高压通道直供东北制造业基地,电价降低 15% 的成本优势已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考察。 网友热议:“别再喊‘投资不过山海关’了!看看‘东北超’的朋友圈 —— 华为将在沈阳建人工智能中心,腾讯参与数字政务改革,连特斯拉都想来长春建超级工厂。” 这种转变背后,是四省区终于放下 “老大” 心态,开始学会用市场逻辑配置资源。 历史经验表明,区域合作最怕 “雷声大雨点小”。上世纪 80 年代的东北经济区、2016 年的辽吉黑蒙协同发展规划均未达预期。此次 “东北超” 能否成功,关键看三点:能否打破户籍限制实现人才自由流动?能否建立跨省财政分成机制?能否避免 “口号式” 合作真正落地项目?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东北振兴不是靠中央输血,而是要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 当南方省份忙着搞 “内卷” 时,地大物博的东北若能真正实现协同,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国经济的 “第四极”。这场关乎 1.2 亿人未来的改革试验,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