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承认当前牛市,就不应该因为指数杀跌而恐慌,这跟熊市中突然大涨的道理是相通的,短暂的涨跌不会改变市场的趋势。至于你担心万一市场的下跌是开启趋势转换呢,万一牛市终结呢?这就在于每个人的认知,你想想看,熊市中几乎每天有人喊牛市来了,结果你等来牛市没有,牛市也是几乎每天有人喊牛市要终结了等等,结果市场在一片看空声中创了十年新高,如果十年新高你还不认可牛市的话,那市场怎么走你才能认可牛市呢,你还要用07年和15年牛市的标准来要求当下的牛市,这未必有些刻舟求剑,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羡慕美股十多年的牛市,但你又不肯面对美股科技七朵金花带领指数上涨,其实大多数股票的日子也不过好的事实。如果你还想要A股重复历史上前两轮大牛市的走势,那就不要指望十年一遇的牛市转变为一遇十年的牛市, 指望A股弥补在全球资本市场大涨中失去十年有些不现实,任何资本市场都是大多数人要亏钱的,如果短期内大多数人都赚钱了,这个牛市肯定是短命的,前两次牛市就是这样的。如果短期内很多人赚不到钱,但局部的赚钱效应又很强,这样才会带来长牛。本轮牛市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怎么可能结束呢,说这些就是让大家坚定牛市思维, 不要因为调整而轻易改变牛市的信仰。 闲话少谈,我们直接谈正题。周五指数再次大跌,杀跌的动力带自前期抱团的品种,算力大哥如光模块、PCB集体躺倒,科技芯、券商银行也跟着“跌得鼻青脸肿”。但七成个股却是上涨的,创新药、AI应用和锂电零星发热。总之市场出现明显的强弱转换,许多人第一反应是风格切换了,要不要弃高就低呢。从我的理解,不用着急着去做风格切换,贯穿今年的核心主线“硬科技”,尤其是算力硬件的走势,决定了整个市场还能不能玩。若它们熄火,牛市气息必将消散。 但我们冷静看现状:技术调整而非逻辑塌方。 所谓“业绩暴雷”其实是个别案例的误伤——几只季报没达标的个股,竟把整个板块拖入泥潭(连绩优生也无法幸免),本质上无非是高位震荡遇上市场调整的情绪波动共振罢了。存储芯片、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等前期热门概念也纷纷领跌,纯属过气炒作的挤出效应。 热点切换的尝试也露出破绽。锂电板块连撑三天,午市后却显出乏力——结构上难以完美接棒科技股,两个月积累的涨幅同样高高在上。另一边创新药与AI应用的低位异动,本质仍是产业增长逻辑驱动,和科技硬件的本质并无对立。试图用它们彻底否定算力行情?恐怕是缘木求鱼。 面对两万亿市值的庞大身躯,短线资金搏杀的小票轮动不过是杯水车薪——连续炸板后的巨大亏损已暴露这一生态的脆弱。科技主线更像一场内部洗牌:过度回调的大块头需要筹码沉淀的时间;二三线股和低位替代品有望率先反弹;或从硬件暂时移情至软件端(但长期来看软硬件本是AI的双腿)。尽管AI应用端的业绩初显端倪,尚缺引爆点, 机器人 这一“应用之王”或许是未来值得埋伏的方向。 市场正处于“短暂休整期”,并未走到全局终点。接下来的一周有望迎来震荡修复,但节奏会更像“进两步退一步”,最终重整旗鼓再出发。 这种迷茫的市场,“跌”字写在多数人脸上。此时更需提醒自己:与其恐慌追涨杀跌,不如耐心等待修复后的新机会成型。硬科技是主线调整而非溃败,结构性机会正在分化中悄然酝酿。你准备好迎接新的节奏了吗? 市场就像被扯破的衣裳, 一面是挣扎的新热点, 另一面却是抱团股的跌跌撞撞。 当科技龙头迎来休整喘息, 资金在冷门角落里寻觅火光。 下周修复不会一帆风顺, 但情绪误读的修正已然在路上。
如果你承认当前牛市,就不应该因为指数杀跌而恐慌,这跟熊市中突然大涨的道理是相通的
袁绍八点
2025-11-02 23:5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