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妥了,美国盟友成小丑了 给美国当马前卒,带头向中国冲锋,现在中美吉隆坡磋

凭栏观望史 2025-11-03 08:54:02

中美谈妥了,美国盟友成小丑了 给美国当马前卒,带头向中国冲锋,现在中美吉隆坡磋商成果一公布,荷兰、韩国等美国盟友彻底成小丑了。   2025 年 10 月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落幕时,全球目光多集中在大国利益交换上,却少有人注意到荷兰政府办公楼里的微妙气氛 —— 这个此前紧跟美国对华科技施压的国家,正悄然调整着自己的立场。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一家叫 ASML 的企业和一场没算明白的 “战略账”。 荷兰当初跟着美国走,核心是被架在了 “半导体产业链关键节点” 的位置上。   美国以 “防范技术扩散” 为由,一次次给荷兰施压,先是 2024 年初要求中高端 DUV 光刻机出口必须逐台审批,后来干脆把所有浸润式 DUV 都纳入管制,连老设备的维修零件都卡着不给中国发货。   荷兰政府一开始硬着头皮接了招,甚至在 2025 年 10 月美国推出 “50% 穿透性规则” 第二天,就用几十年前的旧法律接管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想着帮美国把住 “技术关口”。   可他们没算到,这步棋直接砸了自己的脚:ASML 2025 年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量比去年少了近一半,工厂部分生产线闲置,连带着荷兰本土为 ASML 配套的 200 多家零部件企业都跟着减产。   更麻烦的是,中国随后暂停安世中国的芯片出口,宝马、奔驰这些欧洲车企立马慌了神,天天找荷兰首相抱怨,说车规级芯片断供要让工厂停产,荷兰一下子成了欧洲汽车业的 “众矢之的”。   中美谈妥后,荷兰的态度最先出现松动,而且不是表面功夫。   先是 ASML 悄悄调整了对华服务政策,11 月初有消息称,该公司已向荷兰经济部申请 “简化老设备维修流程”,理由是 “保障全球产业链稳定”,实际上是想恢复对中国市场的维修服务。   毕竟中国厂里还跑着上千台 ASML 光刻机,真成了 “废铁”,ASML 以后再想重返中国市场就难了。   接着荷兰经济大臣在接受《荷兰财经日报》采访时,不再提 “跟随美国政策”,反而强调 “荷兰企业需要自主判断市场方向”,甚至暗示 “对华技术合作不应被政治过度捆绑”。   更耐人寻味的是,荷兰政府近期还悄悄推迟了 “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新规” 的审议,理由是 “需要进一步评估经济影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给之前的强硬政策 “踩刹车”。 其实荷兰态度的转变,说到底是算清了三本账:一是经济账,ASML 贡献了荷兰 GDP 的 2.3%,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大量就业岗位流失,本土产业链也会跟着受损。   二是产业链账,中国掌握着镓、锗等半导体关键材料的供应,荷兰半导体企业 90% 的镓都从中国进口,真把关系搞僵了,自己的产业也得停摆。   三是信任账,美国说翻脸就翻脸,刚让荷兰付出这么大代价,转头就为了稀土供应跟中国妥协,连 “50% 穿透性规则” 都暂停了,荷兰再跟着硬扛,只会成 “孤家寡人”。   至于韩国、日本那些美国盟友,处境和荷兰类似却没这么快调整 —— 韩国还在为 1500 亿美元对美投资打水漂发愁,日本砸的 70 亿购美芯片资金也收不回,只是他们没荷兰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 “话语权”,调整起来更被动。 荷兰现在的处境像极了站在十字路口:继续跟着美国,企业扛不住;转向对华合作,又怕得罪美国。   但从最近的动作看,他们已经开始往 “务实” 上靠 —— 毕竟企业要吃饭,产业链要稳定,比起跟着别人当 “马前卒”,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才是正经事。   未来要是荷兰真能迈出放宽对华合作的关键一步,或许能给其他还在 “选边站” 的国家提个醒:在大国博弈里,盲目跟风不如找准自己的节奏。

0 阅读:31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