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冬,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郑州出差。过了送餐时间,副司令拿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03 10:56:07

1976年初冬,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郑州出差。过了送餐时间,副司令拿出几颗炒花生米,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充饥。突然,火车颠簸了一下,1颗花生米掉在了地上,副司令捡起来接着吃。   2002 年南京,张藩将军家人整理遗物时,捧着磨破边角的蓝布口袋红了眼。   袋底花生碎还在,更藏着老将军两样东西:一生节俭的品格,和鲜少被提及的赫赫贡献。   这只 1976 年火车上装花生米的袋子,恰似一把钥匙,能打开他藏在 “朴素” 背后的实干人生。   1976 年那趟郑州之行,张藩坐硬座去,不只是为省经费,更是为实地调研部队后勤。   那时他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发现西北边境连队冬季补给有缺口,便亲自跑沿线站点。   火车上捡花生米的一幕,被同行参谋记在工作笔记里,笔记后半页写着:“首长调研后,协调地方增开 3 条补给线。”   后来这些补给线在寒冬里保障了边防战士的物资,战士们不知道,这份温暖始于将军的一次 “节俭出差”。   这只布口袋,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跟着张藩了。   1955 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任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布口袋里装的不是荣誉勋章,而是厚厚的机场建设图纸。   当时空军初创,很多机场选址不合理,张藩带着图纸跑遍华东各省,白天勘察地形,晚上在农家屋画图。   有次在安徽山区,他用布口袋装着馒头和图纸,在山里迷路走了半天,饿了就啃口凉馒头,最终确定了 3 处适合建机场的地块。   这些机场后来成了华东空军的重要枢纽,为国土防空筑牢了基础,而那只布口袋,也被他磨出了第一道补丁。   抗战时期,这只布口袋的 “前辈” 是个粗布干粮袋,曾陪着张藩打硬仗。   1937 年深秋,他任新四军营长,带部队掩护机关转移,为吸引日军火力,他孤身冲向敌阵,干粮袋被子弹打穿,里面的炒黄豆撒了一地。   他忍着伤把敌人引开,让机关顺利转移,自己却中弹倒地,被老乡救到山洞。   养伤时,老乡送来半块玉米饼,他用干粮袋包着,分三天吃完,伤好后立刻归队,带着战士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歼灭日军 30 多人。   后来他常说:“当年干粮袋里的黄豆,是战士们省给我的,不能浪费,更不能辜负。”   特殊时期,张藩被下放到农场,布口袋里装的变成了农具说明书和农作物种子。   他没抱怨劳动辛苦,反而研究起当地的土壤,发现农场土地贫瘠,便托人从老家寄来耐旱种子,用布口袋小心翼翼装着。   白天他和知青一起种地,晚上在煤油灯下看说明书,改良种植方法,当年农场粮食产量就提高了两成。   知青们记得,张藩总用布口袋装着自己种的玉米分给大家,说:“粮食是根本,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地种好。”   后来他复出,还把这些农业经验带到了兰州军区,推动部队农场建设,让战士们在训练之余也能自给自足。   晚年在南京,布口袋成了 “教育袋”,里面装着他收集的粮票、旧账本,还有写满批注的《农业全书》。   他常给来看他的年轻军官讲布口袋的故事,也讲自己的经历:“我 17 岁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享福,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过好日子。”   有次军区年轻干部来请教工作,他从布口袋里拿出一份旧文件,是他当年在军事学院当副院长时写的教材提纲,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他对军队教育的思考。   这些教材后来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而布口袋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成了鲜活的 “教材”。   如今,这只布口袋被张藩将军的家人捐赠给了革命纪念馆,旁边陈列着他当年的工作笔记和机场图纸。   纪念馆的讲解员会告诉参观者:“这只袋子装过花生米、图纸、种子,装的是一位老将军的节俭,更是他为国家、为军队、为人民的实干贡献。”   张藩将军虽已离世多年,但他留下的不只是节俭的品格,更有那些看得见的贡献 —— 保障边防的补给线、筑牢防空的机场、增产的农田、培养的人才。   这些贡献,和那只布口袋一样,永远提醒着后人:真正的革命者,既懂节俭,更敢实干;既守初心,更有担当。     主要信源:(大西北网官方——忆张藩将军:一粒刻骨铭心的花生米(一个医生眼中的将军之十六))

0 阅读:192244

评论列表

秋楓

秋楓

213
2025-11-04 00:22

勤俭朴素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荣传统,红军年代,官兵一样,军民一家,纪律严明,真的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希望红军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用户10xxx89 回复 11-04 08:10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文杰

文杰

160
2025-11-04 10:08

都是受到过伟人熏陶的,毛主席的好战士

驿路胡杨

驿路胡杨

130
2025-11-04 17:11

毛主席带出的老一代革命前辈,绝大多数都令人敬仰[点赞][点赞][点赞]

风车

风车

102
2025-11-04 11:30

真将军

用户10xxx18

用户10xxx18

81
2025-11-04 09:49

三枚一级八一、独立自由、解放勋章的老红军!!!

那些日子

那些日子

73
2025-11-04 15:42

这才是国之栋梁!军队脊髓![点赞]

叮当

叮当

51
2025-11-04 11:46

76年,有的吃算好的了,我们都是饭掉了都是捡起来的

用户18xxx02 回复 11-15 09:04
76年有粮食不缺吃的?最好回家问问你爸爸或爷爷,78年才实行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包产到户,但也仅仅有所改善,还是缺粮!直到80年代初,农村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力得到充分提高,加上杂交水稻和化肥、农药的推广使用,才逐步实现不缺粮,到85年左右有较大一部分田地较多且勤劳家庭已有余粮出卖。

神之剿灭 回复 用户18xxx02 11-19 19:45
90年代我妈我爹还买个小鱼过年呢,那时候能吃饱

潭笑风声

潭笑风声

42
2025-11-04 15:56

致敬先辈张将军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38
2025-11-04 13:58

老一辈革命者是有信仰的,是重精神而轻物质的。

用户15xxx05

用户15xxx05

26
2025-11-04 15:28

76年在粪坑看见花生米恐怕都能捡出来洗洗扔嘴里

用户14xxx69 回复 用户10xxx26 11-09 19:05
哈哈~76年我经历过,楼主说的实在是耸人听闻,除非有过这样的经历,否则怎么会有这样让人瞠目的结论?

用户10xxx26 回复 11-09 16:48
你这回复太扎心了,

黎光李玉明

黎光李玉明

16
2025-11-08 19:15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小雨伞

小雨伞

16
2025-11-09 14:34

将军的荣耀

huqian195

huqian195

16
2025-11-08 20:21

致敬张老将军!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15
2025-11-04 09:19

兰州军区司令部驻地在哪里?

用户45xxx35 回复 11-08 20:52
他的意思说:你们看文章不动脑子,都被这个小编骗了。

用户10xxx50 回复 11-10 17:08
陕西

用户96xxx19

用户96xxx19

15
2025-11-08 18:57

当今社会需要这样品质的将军

回望人间

回望人间

14
2025-11-05 05:32

让先辈的优良作风代代传承。

只影向谁去

只影向谁去

13
2025-11-04 23:46

挨过饿的老人基本都这样。我父亲现在吃饭,还都把不小心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捏起来吃掉。

老江

老江

11
2025-11-09 13:33

老一辈人都知道节俭。因为都是农民。知道粒粒皆辛苦。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10
2025-11-09 15:35

毛主席老人家时期的好干部。

用户10xxx88

用户10xxx88

9
2025-11-07 07:01

向革命老前辈致敬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6
2025-11-04 21:12

🌹🌹🌹

用户16xxx72

用户16xxx72

5
2025-11-09 15:42

老一辈的朴素和艰守是共和国永远牢记和学习的丰碑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4
2025-11-09 22:31

向老前辈致敬!!!

用户21xxx73

用户21xxx73

3
2025-11-10 08:51

60.70年代,哪个中国人不朴素?

滴滴答滴答

滴滴答滴答

3
2025-11-10 18:48

老将军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杀出来。退掉戎装。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我们的父辈,祖辈一样节俭一生也都是为了我们后辈。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节俭习惯。也是很正常的,没必要专门发文感慨。倒是可以多发一些。老将军们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事迹

杨三金是假的

杨三金是假的

3
2025-11-13 17:31

这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hen xian sheng

chen xian sheng

3
2025-11-19 16:08

毛主席领导下的将军们都是勤俭节约的模范!

中海吹水

中海吹水

2
2025-11-10 17:03

战场上经历过生与死,身边的战友倒下了。这些人的人生观是不一样的,很少见到有贪腐念头的人。[赞][赞][赞]

神经蛙

神经蛙

2
2025-11-11 14:40

火车能顛簸吗?你这点常识都没有就敢乱编。

爬行的飞鸟

爬行的飞鸟

2
2025-11-10 14:30

老一辈的革命家真正的为国为民

用户10xxx18

用户10xxx18

2
2025-11-13 12:53

坚持初心,不忘使命。

用户18xxx02

用户18xxx02

2
2025-11-15 09:13

去非洲、去加沙看看就知道,面粉掉在地上的泥沙里都争着抢,连泥沙一起用手捧!

亮仔

亮仔

2
2025-11-14 20:13

现在我也是食物掉地下捡起来啊,洗洗能吃就吃,不能吃就放进垃圾桶里,这不是正常操作吗

神之剿灭

神之剿灭

2
2025-11-19 19:43

老人家,可能您不知道我们现在能吃饱穿暖了

老李

老李

2
2025-11-22 21:01

致敬将军!

高胖

高胖

1
2025-11-11 20:06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最令人敬佩

随时

随时

1
2025-11-16 19:06

致敬老革命!

冀中老炮

冀中老炮

1
2025-11-25 21:46

这个跟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吧。我爷爷九十年代的退休金每月三千多,可他每天的饮食简单到寒酸。我也问他说爷你有那么多的工资咋不吃好的呀?他听了就是笑。说啥是好的?大米白面随便吃还不够好吗?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现在过的日子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我明白他的意思,但永远也不会有他那种感受。那些老一辈的共产党员真的是特别伟大!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