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也门胡塞武装公开回应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2日的威胁,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方式回击任何侵略行径。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向也门胡塞武装放话,称以色列会用尽一切办法强力打击对方,而且这一点无需征求美国的同意。 胡塞武装的回应绝非空谈,今年以来他们已多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实力。从7月用“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击中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到9月无人机突破铁穹防空网袭击埃拉特市造成22人受伤,半年多来近90枚弹道导弹和40余架无人机的攻势,已让以色列南部持续处于警戒状态。 更关键的是,胡塞对红海航运的封锁,直接导致以色列埃拉特港近乎瘫痪,2025年港口收入暴跌80%,彻底打乱了以色列的经济命脉。 内塔尼亚胡喊出“无需美国同意”,说白了是国内压力下的强硬表态。如今美国已与胡塞达成停火协议,专注于保障红海航道和伊朗核问题谈判,对以色列的支持不再无底线。而胡塞武装背后有伊朗的技术支持,靠低成本导弹和无人机打消耗战,让以色列陷入“越拦越亏”的困境。 这种非对称博弈里,双方的狠话本质是地缘利益的碰撞,以色列想靠强硬稳住国内局势,胡塞则借反击凝聚支持、牵制以军在加沙的行动。 说到底,这场对峙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中东“抵抗轴心”与以色列及其盟友的战略博弈。美国的战略收缩、伊朗的暗中支持、双方的国内诉求交织在一起,让局势愈发复杂。 接下来胡塞是否会发动新一轮导弹袭击,以色列能否真正绕开美国采取行动,都将成为牵动中东局势的关键,而红海航运安全和地区稳定,恐怕还要在这种紧张对峙中持续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