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便衣公安高俊峰买烟时,发现烟铺老板坐姿端正,看报纸时,双手还举到胸口,感觉不对劲,认为这人有问题。 可不是吹毛求疵!那年代的寻常老百姓,坐板凳不是瘫着就是歪着,哪有这么板正的架势?再说看报纸,谁不是随手搭在腿上或桌上,他倒好,双手举到胸口,跟举着什么宝贝似的,那僵硬的姿势,一看就不是常年干体力活或守铺子的人! 高俊峰心里咯噔一下,表面却装作漫不经心,掏出钱递过去:“老板,来包‘大前门’!”眼睛却没闲着,余光扫过老板的双手——指关节处有厚厚的老茧,不是握锄头、打算盘磨出来的,更像是长期握枪留下的硬茧!这一下,他心里更有底了:这主儿绝对当过兵,而且大概率是带过枪的! 老板接过钱时,手腕下意识地往里收了一下,动作飞快却没逃过高俊峰的眼睛!寻常生意人接钱,都是大方地摊开手,他这躲闪的模样,明显是怕人看清他的手型或老茧!高俊峰故意放慢找零的速度,随口问:“老板,今天这报纸上有啥新鲜事?”老板头都没抬,含糊地说:“没啥,都是些政策新闻。”可高俊峰明明瞥见,他看的是军事版面,而且报纸拿反了半边都没察觉! 这就更可疑了!看报纸能看反,说明他心思根本不在报纸上,双手举着的姿势更像是一种习惯性伪装,想装作淡定却露了马脚!高俊峰不动声色地接过烟,临走时故意撞了一下桌角,老板猛地站起来,身体下意识地摆出防御姿势,脚还悄悄往桌子底下挪了挪——那位置,十有八九藏了家伙! 高俊峰走出烟铺,没敢走远,找了个隐蔽的墙角蹲下,立刻从怀里掏出联络本,用暗号写下“烟铺老板形迹可疑,疑似有武装背景”,让路过的巡逻同事悄悄传递给分局。他自己则盯着烟铺门口,心里盘算着:这时候不能打草惊蛇,得等支援到了再动手,万一他有同伙,贸然行动会出岔子! 没过半小时,三名便衣同事装作路人,先后走进烟铺买东西,趁机摸清了里面的布局——铺子后院有个小木门,墙角堆着的麻袋看着不对劲,鼓鼓囊囊的不像装货的!高俊峰收到信号,一个眼神示意,四人同时动手,高俊峰一把按住老板的肩膀,老板想挣扎,却被高俊峰死死扣住手腕,那硬邦邦的手感,果然藏了把短枪在腰里! 搜后院时,更惊人的发现来了!麻袋里装的全是子弹和炸药,墙上还藏着一张秘密联络图,标注着附近政府机关的位置!老板见藏不住了,耷拉着脑袋叹气:“没想到栽在一个看报纸的姿势上!”高俊峰冷笑一声:“别以为装成老百姓就能蒙混过关,你们这些潜伏的特务,再狡猾也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这里必须插三个知识点:一是建国初期公安“行为习惯侧写”侦查法,通过嫌疑人的肢体动作、生活习惯判断其职业背景,这是当时肃清残敌的重要侦查手段;二是隐蔽试探的“情境干扰技巧”,高俊峰故意撞桌角、问报纸内容,就是通过干扰嫌疑人的注意力,暴露其本能反应;三是团伙案件的“布控封锁原则”,先摸清出口和同伙痕迹再动手,避免嫌疑人逃脱或造成伤亡。 大家有没有想过,要是高俊峰当时没注意到这些细节,这个潜伏的特务会不会就完成了破坏计划?便衣公安的敏锐,往往就是守护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你们觉得,除了坐姿和看报纸的姿势,还有哪些细节可能暴露这个老板的身份? 这些老公安的侦查本事,全是在实战中练出来的!没有先进的监控设备,全靠一双眼睛、一颗细心,从蛛丝马迹里揪出坏人。他们的警觉性,不是天生的,是对国家和老百姓的责任逼出来的,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本事,值得我们永远敬佩! 公安工作从来都是刀尖上跳舞,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成败。高俊峰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就藏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和细心守护着一方平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