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说俄罗斯上不了桌,这话真是一点没夸张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3 18:39:48

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说俄罗斯上不了桌,这话真是一点没夸张,所谓的三足鼎立早就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经济基础这块短板太明显,根本撑不起大国地位的台面。 按国际通用的汇率法算,2024年俄罗斯GDP才2.16万亿美元,在全球排第11名,连巴西都排在它前面,更别说跟美国的29.18万亿、中国的18.94万亿比了,就算是日本的4.02万亿都能甩它两条街,说它连人家零头都不够真不是夸张,毕竟两个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加起来才勉强够着日本的水平。 而且这所谓的GDP增长水分还不小,表面看2024年有4.1%的增速,但仔细扒开看全是靠军工和能源撑起来的虚架子,跟中美那种靠制造业、高科技和消费拉动的增长根本不是一回事。 普京自己也承认,通胀高企是个大问题,2024年通胀率飙到9.52%,比4%的目标翻了一倍还多,为了压通胀,俄罗斯央行把基准利率一路加到21%,这利率一高,企业借钱成本上去了,普通人房贷压力也大了,所谓的增长根本没落到老百姓身上。 更要命的是美西方的制裁早就把它的经济打残了,截至2025年10月,俄罗斯累计挨了13200多项制裁,比伊朗和朝鲜加起来还多,堪称全球被制裁最狠的国家。 金融上,70%的银行资产被踢出SWIFT系统,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被冻结,占了它外汇储备的45%,等于家底被人扣了一半。 能源这块老本行也不好混了,以前欧盟占俄原油出口的45%,制裁后只能转卖亚洲,运输成本从每吨12美元涨到35美元,利润被生生啃掉一大块,2024年油气收入占财政比例降到30%,可就算这样,能源还是它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典型的靠资源苟延残喘。 制造业更是被制裁打得近乎停摆,以前依赖西方技术和零件的好日子彻底结束了。 2024年俄罗斯汽车产量只相当于2021年的38%,本土最大的车企拉达因为拿不到德国博世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多条生产线直接停产。 航空公司更惨,80%的飞机是波音和空客的,没法获得维修配件,30%的客机只能停在机场晒太阳,国内航线运力掉了40%。高科技领域更别提了,西方禁运芯片制造设备后,俄罗斯电子设备更新周期从18个月拖到42个月,连智能手机本土份额都只有12%,以前三星、苹果占的70%市场空白,只能靠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本土产品填补。 民生层面的日子更难过,2024年卢布比冲突前贬值58%,老百姓实际购买力降了35%,食品、药品这些刚需品价格涨了40%还多。 俄罗斯60%的处方药靠进口,制裁后抗癌药、抗生素库存告急,2023年化疗药物缺口达30%,有些地方只能搞配额供应。 1200多家外资企业撤离后,就算有本土品牌接盘也撑不起来,麦当劳撤了之后,本土替代品牌食材成本涨25%,产品价格直接提了30%,二手车因为新车供应不足,价格涨了65%,普通人想买辆车得等9个月,这日子能好过吗? 科技人才也留不住,2023到2024年就跑了5万人,占了科技从业人员的8%,毕竟没有先进技术支持,本土企业研发就是空谈,办公效率比用西方软件时降了30%。 就算俄罗斯想搞“东向战略”,对华原油出口涨了40%,可贸易里卖的还是石油、天然气这些初级产品,新能源产业占比才5.2%,连全球平均水平都达不到,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高端产业。 2022年它还遭遇了自1918年以来首次主权债务违约,国际信用一落千丈,这样的经济状况,在G20里根本算不上顶流,更别说跟中美掰手腕了。 说白了,现在俄罗斯能维持大国架子,全靠那点“蘑菇遗产”撑着,要是没了核力量,以它2.16万亿的GDP体量,早就成了别人餐桌上的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太实在了,没有像样的经济体量,没有健全的产业结构,就算军事上还有威慑力,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法真正坐住位置,所谓的三足鼎立,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罢了。

0 阅读:3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