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本来以为自己能扛过这个冬天了。 储备了132亿方天然气,官员都出来开香槟了

柳淮蕊 2025-11-03 23:58:27

乌克兰本来以为自己能扛过这个冬天了。 储备了132亿方天然气,官员都出来开香槟了,觉得心里有底了,最难的日子,咬咬牙总能过去。 结果人家不跟你玩阵地战了,直接冲着你的命门来。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乌克兰之前之所以如此乐观,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132亿方天然气的越冬储备目标,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长科列茨基早前也放话,去年冬天才用了67亿方,今年这储备够撑两个冬天,这话听着确实让人安心,难怪有官员敢高调庆祝。 可他们忘了,天然气能供暖、能发电,前提是生产设施没被砸、输送管道没被炸,132亿方的数字再好看,没有能运转的能源系统,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俄罗斯这波打击来得又准又狠,10月3日直接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能源设施袭击,35枚"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搭配60架无人机,直奔哈尔科夫和波尔塔瓦的天然气处理厂、压缩站和地下储气库,军事观察员都说是"经典精准打击"。 先炸断集输管道,再穿透压缩机房防御,最后用图-22M3轰炸机把关键阀门彻底摧毁。 乌克兰之前吹的"百分百空防拦截率"当场破功,基辅的警报还延迟了40秒,等防空系统反应过来,导弹早已经命中目标。 乌克兰国家天然气公司CEO科列茨基都说,这一次的损失是冲突以来"最毁灭性的",全国60%的天然气产能直接蒸发,每年损失相当于80亿方供应量,差不多够基辅到利沃夫全体居民一整年的取暖需求。 更要命的是,这些被砸的天然气田离前线才150公里,不只是民用供暖的依靠,更是乌军后勤的能源核心——装甲车的燃油补给、军营的供暖全指着它,俄军摆明了就是要在寒冬来临前,掐断乌克兰军民两头的能源咽喉。 乐观情绪碎得比被炸的管道还快,10月28日科列茨基就不得不承认,光有储备不够,还得额外进口40亿方天然气,这得再融资19亿美元才行。 可乌克兰财政早就捉襟见肘,只能伸手向欧盟求援,更讽刺的是,它68.2%的进口天然气都来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而这两个国家的气根本就是从俄罗斯转售的,价格比直接采购贵了30%,等于乌克兰拿的援助钱,绕了一圈又间接流进了俄罗斯口袋。 欧盟内部还乱成一团,德国提议逆向供气,结果被捷克和奥地利直接否决,理由是LNG船期早就排满了,根本腾不出运力。 民生的苦日子同样肉眼可见,切尔尼戈夫的托儿所10月中旬就该通的暖气,到月底管道还是凉的,室内温度只有14摄氏度,孩子们只能挤在兼做防空洞的地下室里活动,发电机仅够照明,想取暖根本不可能。 这家有170个孩子的托儿所,现在每天出勤只剩65人,家长要么怕孩子冻着留在家,要么实在没人带只能硬送过来。 基辅更惨,10月10日一轮袭击后,数十万家庭断电,地铁停运、红绿灯熄灭,整座城市半瘫痪,10月25日德国经济部长赖歇访问期间,半夜遭遇空袭,直接被赶进地下停车场改的掩体里躲了一个小时。 事后她自己都说,这才亲身感受到乌克兰人每天面对的压力。 更棘手的是技术上的死结,天然气输送管网有个铁规矩,压力低于25巴就会结出水合物堵塞管道,现在核心设施被炸,整个系统压力根本稳不住,就算有气也送不到居民家里。 科列茨基早就说了,修复这些设施得花数年时间,可冬天等不起,11月就要供暖,现在连最基础的设备都凑不齐。 德国虽说给能源支持基金投了3.9亿欧元,占了基金总额近三分之一,赖歇这次又追加6000万欧元买发电机和变压器,但这些钱连填眼前的窟窿都不够——3.2万件设备送过去,面对60%瘫痪的产能,不过是杯水车薪。 俄军这战术打得太明白,不跟你拼兵力消耗,就盯着能源设施炸,反正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布局全是苏联时期定的标准,卫星图像里就是明晃晃的"靶纸",根本藏不住。 10月6日到12日短短一周,俄军就发射了3100架无人机和92枚导弹,专门盯着民生能源设施打。 而且更长远的麻烦还在后面,钢铁厂和化肥厂因为缺气全停了,小麦春播的化肥短缺已经达45%,这直接影响明年的粮食出口,等于把农业这条经济命脉也掐住了。 乌克兰自己也想过办法,提议让城市居民去农村烧木柴取暖,甚至要限制居民天然气供应,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德国承诺每年给90亿欧元长期支持,还送爱国者防空系统,可拦截成本高得离谱,一枚昂贵的爱国者导弹打一架廉价无人机,经济上根本亏不起,而且修得再快也赶不上炸的速度。 所以说乌克兰从头到尾就搞错了过冬的关键,以为囤够了气就万事大吉,却忘了能源安全的根基是设施完好、供应稳定。 现在132亿方储备还躺在储气库里,可生产断了、输送崩了、进口贵了、修复难了,所谓的"底气"也成了笑话。 俄军这一手精准打击,不光是炸掉几个厂房,更是砸烂了乌克兰过冬的全部指望,开香槟的乐观早被现实冻成了冰,接下来的冬天,怕是真要靠硬扛了。

0 阅读:85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