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 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处理言辞的时代,新加坡领导人如此直白地对中国提出要求,确实不常见。他提出的那个“东西”,听起来也颇为抽象——“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2025年10月15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一开口就让不少人觉得意外。 其实,尚达曼的这番话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极度理性、技术官僚出身的经济学者型领导人,讲话前通常会做足功课。 这次他提到的“过度自给自足”,表面上像是冲着中国,但其实更像是在说整个世界都在往“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的方向退步。 他的意思也不是反对国家正常的产业安全布局,而是提醒大家别把“自主可控”搞成“自我孤立”。特别是中国现在在很多关键领域加快国产替代的速度。 在某些国家看来,这就像是中国准备一旦脱钩了也能自己过日子。但反过来想,难道中国就不能有点底气吗?一边是别人卡你脖子,一边还要你别太自立,这种逻辑确实也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不过,新加坡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它对全球供应链的一体化依赖程度极高。所以从它的角度看,如果大国开始不断去全球化、搞本土替代,这就像有人在拆你家的地基。 说到底,尚达曼更像是在给全球化鼓与呼,担心的是中美博弈下,世界分裂成两套系统。尤其近几年,美国不断推动“友岸外包”“去风险”。 而中国也加紧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俩一来一回,确实让人担心全球体系会不会真的断裂。值得注意的是,尚达曼虽然提到中国,但并没有把责任全推给中国。 他也明确表示,如果中美彻底脱钩,世界将陷入更深的危机。这背后的意味也很清楚: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选择决定全球的未来,而是中美两国的互动方式正在塑造一个新的世界格局。 而且,不只是中国在搞自给,美国、欧盟、日本也都在搞自己的供应链安全计划,谁也没比谁更“开放”。只不过,中国体量大、动作快,一动就会牵动全球的神经。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推动自给自足的很多政策,是在应对外部施压的结果。比如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中国不是一开始就想完全靠自己。 而是被现实逼得不得不走这条路。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中国放弃“极度自立”,有点像是让一个刚学会游泳的人,马上放弃救生圈。 新加坡的担忧可以理解,但现实是,现在的国际环境已经不是20年前那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黄金时代了。 新加坡总统这次发声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没有站在某一边,而是试图从一个“中间人”的角度提醒大家:别走到那一步。他担心的不是中国想自立,而是世界各国都开始学着只靠自己。 到最后大家都变得更脆弱。就像他在多个场合提到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个外交口号,而是现实经济的写照。 当所有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小算盘打算时,全球经济这艘大船可能会因为缺乏协作而失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