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可能都被“骗”了,这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一个国家,欠的钱快赶上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了,竟还能稳稳当当地在全球撒着军舰,特别是那11艘核动力航母,一艘一艘地往你家门口晃,谁看了不觉得奇怪? 2025年,国会批出来的国防预算高达八千多亿美元,海军就占了将近两千亿。这里面,航母是大头,随船打击群一个都不能少,不光造价高,维持费用年年都在涨。但美国敢这样做,主要靠国债这一“法宝”兜底。 美国财政部天天发债,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各种期限的债券抢手得很。美元在全球结算是老大,大部分国际贸易都离不开它。各国央行手里储备最多的也是美元,所以无论亚洲、欧洲还是中东,买美国债的人源源不断。 美国借钱的利率比大多数国家要低得多,每天光利息就能让不少小国家压力山大,可美国就是能借到钱,海军的账也就有了着落。 不过,美国养活航母舰队不是只靠卖债,还有“帮手”撑着场面。日本每年给驻日美军基地付出不少补助,把驻扎问题几乎全打理了,韩国和德国也是如此,一边出钱一边搭配用地用水。 北约盟国提供免费港口和维修服务,总的看下来,这些盟友分担的费用能占到五分之一,减轻了美国自己的包袱。美国这张“老网”把全球环起来,航母想去哪儿,花销分散了风险。 到了关键时刻,比如南海、霍尔木兹海峡或台湾海峡有点风吹草动,美军第一时间开着航母过去,姿态放得很直白,就是要给世界看看自己还在撑场面。 台湾海峡这几年美国航母自由航行成了常规动作,台当局每回都配合表态,气氛变得紧张,美国靠航母维持话语权,同时也不断向外展示实力,这都是花大钱堆出来的。 但是,美国本土的造船厂越来越少,工人也逐步老去,培养新一代技术人员跟不上,供应链又依赖海外。 新航母进度慢,老航母退役速度快,加上修理期长,一旦哪艘航母出状况,部署就会受限。2025年福特级航母第三艘再度延期,还超支了不少,这样的现状让军队日常运作多了不少压力。 债务高企使得利息支出暴涨,2025年光还利息的钱就压过了国家教育和医保投入,盟友补贴松动的信号也正加剧这种紧张。 日本国内开始讨论要不要减免驻军费用,欧洲盟国则对美国军费分担有意见,要求本国防务预算提升。美联储加息压不住通胀,市场对美国国债的热情也不像过去那样。 美国债务越滚越大,全球看得清楚。金砖国家近年加快本币结算,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下降,沙特甚至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原油订单。 国债收益率一波接一波地往上爬,意味着美国借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派航母出海一次,都有白花花的美元当“底气”,但这种做法还能撑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要做世界老大,没有强大的“航母队”是根本做不来的,但靠刷债过日子,总归不是长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