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

千浅挽星星 2025-11-04 16:50:36

[微风]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姥说:“你个傻子,海参怎么能不给保姆吃呢?”倪萍说:“海参很贵的!”姥姥一番话就让倪萍恍然大悟。   在90年代,海参确实算得上贵重食材,那时候一只海参要卖几块钱,而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元,所以倪萍会精打细算也情有可原。   倪萍当时是央视当红主持人,虽然事业成功,但她出身山东普通工人家庭,父母早年离异,从小日子过得不宽裕,也让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后来倪萍在北京买了房,把姥姥、妈妈等家人都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经济上也有不小的压力,在她看来,保姆平时吃其他菜也能保证营养,海参这么贵,给保姆吃有点浪费,所以每天就做4只,只给家里人吃,没有保姆的。   可在倪萍姥姥看来,这事做得不妥,姥姥年纪大了但心思通透,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她对倪萍说,既然保姆在这个家里干活,就算是家里的一份子,不能在吃的上搞区别对待,这样会让保姆心里不舒服,伤了人心。   姥姥进一步跟倪萍解释,家里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要是想偷吃一只很容易,但她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这份正直就值得尊重,大大方方给她吃是维护她的尊严,比让她在背后心里犯嘀咕强多了。   姥姥的话让倪萍一下子醒悟过来,她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小气,格局太小了,从第二天开始,家里的餐桌上就准时出现5只海参,每个人都有一份,包括保姆。   当保姆看到自己面前也有一只海参时特别感动,手都紧张得攥紧了,眼睛里含着泪水,这份小小的善意换来了大大的回报。   之后保姆干活更用心、更卖力了,还会自己花钱买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回来,给家里的餐桌添点花样。   家里的气氛也因为这只海参发生了变化,之前吃饭时总隐隐有些拘谨,后来变得越来越热闹融洽,保姆不再只是一个“干活的人”,更像是家庭的一份子。   这件事对倪萍影响很大,成了她的人生信条之一,后来她的主持风格变得更接地气、更真诚,做公益时也格外实在,不搞虚的,她还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散文集《姥姥语录》里,分享姥姥的处世智慧。   多年后,倪萍的姥姥去世了,保姆也因为个人原因离开倪萍家,离开时,保姆送给倪萍一双亲手绣的鞋垫,针脚细密整齐,饱含着不舍与感激。   这双鞋垫成了她们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也让那只海参的故事更添了一份温暖,现在回头看,那只海参不只是一份食材,更藏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倪萍姥姥的智慧不仅仅是善良,更是懂得尊重他人的尊严,她明白,真正的凝聚力不是靠物质的多少,而是靠真诚的对待和情感的投入。 信源:中工网 倪萍写书跟你聊人生姿态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