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演员于和伟说:“我上大一的时候,有天家里来电话,说我大姐去世了,肺癌,听

千浅挽星星 2025-11-04 16:50:40

[微风]演员于和伟说:“我上大一的时候,有天家里来电话,说我大姐去世了,肺癌,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愣坐着,没有眼泪,按理说那么亲的姐姐,去世了应该去哭,应该很难过,那我怎么就没有眼泪呢?”   于和伟1971年生于辽宁抚顺一个11口人的工人家庭,三岁丧父,母亲年迈体弱,贫穷是他这个家最深的印象。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承载了整个家族的希望,背负着全家人“不能让孩子的路断了”的期望。   1992年,他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四千元的巨额学费是哥哥姐姐们掏空积蓄凑齐的,姐姐甚至卖掉了留给儿子的钢琴。   他上大一的时候正赶上关键的考试,这时传来了大姐病逝的消息,一边是现实里的重担,一边是心里的悲痛,让他难以承受。   那时他没能马上回家,人不在家,心里的距离感也更强了,他觉得自己像被“掏空”了一样,情绪堵在胸口出不来只能愣在原地,这不是不悲伤,而是打击太大。   这份悲伤之所以这么重,是因为大姐对他来说不只是姐姐,在于和伟心里,大姐既像母亲,又对他有大恩,还为他牺牲了很多,大姐的离开让他觉得心里的一根“顶梁柱”倒了,还夹杂着深深的亏欠感。   大姐比于和伟大24岁,于和伟出生的时候,母亲年纪大了没法喂奶,刚生完孩子的大姐就用自己的乳汁把他喂大,几乎就是他的“第二个妈妈”。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姐总是省下自己的口粮,偷偷把好吃的留给他,于和伟读中专的时候,大姐怕他冷,会熬夜给他缝衣服。   后来他想当演员,又是姐姐们果断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钢琴——那本是给大姐儿子学音乐用的,就为了凑钱让他去追梦。   大姐在病床上一直等着见他最后一面,可他最终没能赶回去,这份遗憾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 从心理学上来说,被压抑的情绪总会有释放的时候。   于和伟藏了多年的悲痛最后被一个很小的生活细节触发了,这也说明,在他心里,亲情里那些平常的小事才是最珍贵的。   大姐去世多年,于和伟一直因为当时没哭出来而耿耿于怀,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冷血”,直到有一次回家,他看到妻子宋林静给他留饭时,顺手用一个碗把菜倒扣在桌上——这个动作和大姐生前的习惯一模一样。   那一刻,过去的记忆顿时涌了上来,之前因为生活压力和理性克制住的情绪瞬间绷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他这才明白,悲伤从来没消失,只是沉在心里,等着一个熟悉的场景把它唤醒。   这份迟到的眼泪让他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了,而他对大姐的思念和感恩也变成了长久的行动,成名之后,他给八位哥哥姐姐每人都买了一套房,还亲自参与设计。   他会给爱喝酒的大哥寄好酒,给腿疼的二姐寄保暖衣物和药品,还悄悄资助贫困学生,春节回家帮哥哥在街头卖包子。   他把大姐的照片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就像在告诉大姐“姐,我现在过得很好”,于和伟用一辈子的感恩和行动回应着姐姐当年的付出,这也是他对大姐最深刻的怀念。  

0 阅读:64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