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面具”下的真跌,玄学炒股是市场最后的倔强? 今天A股又玩起了“熟悉的套路”。沪指只跌0.41%,看着还行?那是银行股硬扛出来的“体面”——早盘一开盘就生拉银行板块涨了2%,生生把沪指托在“慢牛”的假象里。可看看真实盘面:创业板直接砸了1.96%,深市更弱,两市只有可怜的三成股票上涨,近140只票跌幅超过5%,这叫哪门子慢牛?分明是披着牛皮的熊! “指数失真”玩得炉火纯青。银行股,尤其那几个巨无霸,涨到让人都恐高了(看看动辄8000点的银行板块指数),它们权重太大,就像大象在澡盆里翻身,一个动作就能搅得水面乱晃。“护盘式拉升”却成了反向指标——一拉银行,成交量就萎缩,场外资金反而不敢进了。道理简单:钱都被“大象”吸走了,小票自然缺血;而且市场心知肚明,强扭的瓜不甜,硬撑的指数没意义。 更魔幻的是炒作风向。正经讲逻辑、看业绩的“良币”集体扑街——创新药、半导体芯片(存储)、 机器人 、新能源车、周期有色…这些平时容纳大资金的赛道全在领跌名单上。而什么在涨?“海西”(福建本地股)概念、“马字辈”股票(名字带“马”),甚至各种名字听着吉利、带“美好祝福”的所谓“玄学票”成了香饽饽。 这简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版注解。以前炒题材好歹得有政策东风或行业拐点等“故事”,现在呢?在量化交易主导的高频博弈下,“名字好听”都可能成爆点。深度投研似乎成了“负资产” ——你看得越深,研究得越透,面对这种纯情绪筹码游戏,反而越难下手,甚至踩错节奏。这往往是市场信心低迷、流动性趋紧、缺乏主线时期的典型特征。 “妖股抱团”看着热闹,但情绪投机本质是“快进快出、成王败寇”的击鼓传花。有20个涨停板被砸开(封板率不高),断板不能反包的个股亏钱效应巨大,说明参与者心惊胆战,稍有风吹草动就抢跑。今天福建本地股和“马字辈”集体亢奋,但弱市下这种共识往往意味着高潮即分化,追高风险骤增。 市场要真正“止血”甚至喘息,关键看两点: 深市何时企稳: 沪指被银行“美化”了,深市尤其是创业板的下跌更能反映大部分个股的实际水温。只有它们有效止跌,才可能迎来普反。 “良币”能否修复: 市场健康回暖,最终还得靠有基本面支撑、有逻辑的板块带动。科技(半导体、AI)、高端制造(部分 机器人 )等赛道若能企稳反弹,才是真正积极的信号。光靠“玄学”撑不起场子。 怎么办? 看着长下影线(看似有支撑),听着无形的“手”的预期,市场可能随时技术性反抽。但难在节奏:个股分化极致,生态割裂(逻辑票跌,情绪票炒)。当下策略,更多只能是保持观察和耐心: 警惕银行脉冲: 它的异动常伴流动性收缩,可能是短期减仓信号或观望信号。 关注领先指标: 盯着创业板、科创板何时能真正稳住并放量,观察前期超跌但逻辑未破的科技龙头有无抵抗性下跌或放量异动。 情绪炒作慎追高: 纯玄学题材一旦分化,风险极大,快进快出是铁律,且参与门槛极高。 这市场,“指数面具”戴久了,大家都有点累。玄学炒作是部分资金在熊市氛围下的“苦中作乐”和无奈选择。真正的转机,还在等待市场信心的实质性修复和确定性主线的出现。耐心点,别在噪音里迷失方向。
“指数面具”下的真跌,玄学炒股是市场最后的倔强? 今天A股又玩起了“熟悉的套路
袁绍八点
2025-11-05 00:04: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