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买!未来楼市只看“好城市+好房子”,其他慎碰 “掏空六口钱包凑首付,背着30年房贷不敢换工作”——这曾是无数购房者的真实写照。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十几年里,既撑起了城市建设、改善了住房条件,也让高房价泡沫、年轻人创业动力被抑制等问题逐渐凸显。 2025年,楼市的“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国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稳房价”作为核心方向,既防止房价过度下跌影响居民财富稳定,也杜绝泡沫再起。央行原司长盛松成直言:“未来五年城市分化会是‘冰火两重天’,盲目跟风买房只会踩坑。” 为啥不能再乱买?核心逻辑藏在三个关键变化里: 一是人口形势逆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出生率持续下滑让住房刚性需求不断减少; 二是库存压力高企,新华社报道指出,部分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库存去化周期超30个月,前期“大拆大建”留下的大量住房难以消化,政府正通过“以购代建”“存量盘活”等政策加大去库存力度,但仍有不少房源长期空置; 三是政策导向转向,《人民日报》解读称,楼市已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十五五”建议》明确“因城施策优化住房供给”,不再搞“一刀切”,而是聚焦“好城市、好房子”。 什么才是“好城市+好房子”? 好城市,指的是人口净流入、产业基础扎实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有人口支撑、有配套红利,房价更具抗跌性; 好房子,是符合“绿色智慧、品质过硬”的改善型住房,住建部明确强调,未来买房“住得舒服、有增值空间”才是关键。正如2025年5月上海浦东陆家嘴滨江板块,由华润置地开发的“滨江壹号院”项目推出100套建面约220-380㎡的江景豪宅,单价约18-25万元/㎡,开盘当日便全部售罄。新华社报道称,该项目因紧邻黄浦江、配套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核心商业资源,吸引了高净值人群集中认购,这一现象也反映出核心城市优质资产的市场认可度,但这类房产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天价”。 对普通居民来说,“好城市+好房子”更像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选择”。社科院房地产研究员倪鹏飞指出:“高净值人群将核心城市优质房产作为资产配置选择,与普通刚需的住房需求完全不同。”尤其对在一线打拼的年轻人,与其背负天价房贷透支未来,不如优先选择租房——《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2024年一线城市青年租房率已达72%,国家也在推进“租购同权”政策,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实现租房可享受子女入学、医疗配套等权益,租房逐渐成为刚需群体的理性选择。 房价大幅波动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复杂。早期曾有部分购房者通过高杠杆囤房投机,却在“房住不炒”政策调控后遭遇房价回落,房源难以脱手,面临资产缩水风险。这一现象也客观说明,房地产市场已告别“普涨时代”,盲目跟风投机需承担不小的市场风险。 除了投机者,房地产行业相关从业者也会受市场变化影响。《经济日报》报道显示,2024年部分高杠杆房企因楼盘滞销面临经营压力;而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也因房地产项目调整出现阶段性就业波动。国家坚持“稳房价”,正是为了避免市场剧烈波动引发连锁反应,保障行业平稳发展和相关群体的稳定。 对于想参与房产投资的人,经济学家马光远警示:“未来楼市没有‘普涨红利’,核心资产虽有价值,但需雄厚资金支撑,普通人盲目入场只会得不偿失。” 对广大基层老百姓和刚需群体来说,最该做的不是恐慌或硬扛。记住:刚需买房优先“够住、方便”,可关注一线城市近郊地铁盘或强二线城市成熟板块,正如倪鹏飞建议的“不盲目追核心,选择性价比区域”;而在一线打拼的年轻人,不妨先以租房过渡,等资金和稳定度足够后再做决策。别被“炒房思维”绑架,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本文信息来源: 政府工作报告(2025)、国家统计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盛松成访谈、住建部文件、倪鹏飞观点、马光远访谈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