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案,张琨双面人生,技术窃取终被查 这事要从张琨讲起,张琨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中国科学院读了硕士,之后加入美国国籍,还在高通公司拿到技术奖项,2011年华为用六百万年薪聘请张琨回来,让张琨负责一个价值十亿的Wi-Fi 6芯片项目,张琨完成得不错,但心里一直不太踏实,觉得在华为工作受到太多约束,想自己做点事情。 接着是刘某,他原本在北京大学读书,后来选择退学,转到清华大学复读,技术能力很强,但对现有体制特别不满意,张琨邀请刘某加入团队,两人很快达成一致,他们还联系了几位华为的老同事,比如周某和顾某某,这些人都是核心研发人员,他们从华为离职后,改名换姓,悄悄去了南京一家叫尊湃通讯的公司工作,白天仍在华为打卡上班,晚上就溜去那家公司加班。 2020年底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限制,海思芯片部门面临巨大压力,张琨抓住这一时机在2021年2月辞职并立即创办尊湃公司,他带领十三名高管分批离职以保持低调,这些人员通过华为内部聊天工具传输芯片设计图纸截图,将相关代码上传至开源网站后重新下载并修改注释伪装成原创成果,这种做法极具隐蔽性并成功误导了外界。 资本也在跟风投资,2021年5月高榕资本投入一亿元,2022年5月小米和湖杉资本又追加数亿元,2023年初公司完成A轮融资超过三亿元,整体估值冲到十亿元,张琨对外宣称团队研发速度比华为快百分之三十,这些说法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漏洞很多,华为方面早已注意到这一情况。 2023年初,华为买来一块尊湃的芯片,拆开分析之后,发现四十多项关键技术里面,有九成以上都和华为自己的商业秘密内容一致,这直接证实了技术被窃取的事实,同年4月19日,上海和江苏两地警方同时行动,查封了七台服务器,冻结账户资金九千五百万元,张琨当场被捕,警察在他的电脑里查出他是美国国籍,之前曾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而就在那段时间,高通的上海WiFi7研发团队无预警解散,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到了2025年7月,法院判决结果公布,张琨被判六年监禁,罚款三百万元,五年内禁止从事芯片行业工作,其余十三人中四人入狱服刑,九人获缓刑处理,累计罚款一千三百五十万元,尊湃公司被强制解散,侵权材料全部销毁,投资机构纷纷发布声明撇清关系,试图规避责任。 这件事背后有几个地方值得想想,华为公司给的钱挺多,职位级别也高,但还是留不住人才。张琨是从海外回来的,技术能力很强,可他在文化上不太适应,总觉得自己被公司的制度限制住了。刘某的情况更典型,教育系统没能留住他,结果他反而变成偷技术的主要人物。社会对这类天才人物缺乏约束力,往往要等到出事之后才感到后悔。 资本方盲目跟风投资,这家公司两年完成三轮融资拿到近四亿元,投资者看重的是创始人团队的前华为背景而非实际技术,哪怕这些技术存在侵权争议,只要创业故事讲得动人,市场估值就能迅速推高,这种投机风气损害行业生态,让坚持原创的研发者遭受损失。 这件事能查清楚,靠的是华为自己动手拆开芯片,找到了确凿证据,中国司法这次对“实质性灭失”的认定非常明确,以后类似的案件就有依据可以参考了,不过技术保密这件事,光靠法律还不够,还得看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员工的人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