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薛彤作琴 2025-11-05 11:35:21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先说说亚洲战场上的态度差异。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不算少,驻日美军、关岛基地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力量,可真要说到和中国开战,美国的顾虑从来不少。 毕竟中国的国防实力摆在那,海军舰艇数量、火箭军威慑力都不是几十年前能比的,而且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真要是开战,美国的科技产业、农产品出口都会受重创,之前美国商会做过调研,要是和中国爆发冲突,美国企业每年至少要损失 5000 亿美元。 反观日本,最近的动作却透着强硬,不仅把防卫预算提到 GDP 的 2%,还在和美国联合研发新型导弹,甚至计划在西南诸岛部署更多弹药库,连日本前防卫相都公开说 “要做好应对周边局势的准备”,这种态度和美国的谨慎形成了明显对比。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这种决心似乎不完全受实力影响。论军事实力,日本没有真正的军队,只能靠 “自卫队” 行动,装备采购也多依赖美国;论经济,日本 GDP 多年停滞,还背着高额政府债务。 可即便这样,日本在涉华议题上却屡屡主动发声,比如在台海问题上频繁表态,还和菲律宾、印度搞联合军演,甚至推动修改安保法案,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 有分析说,这背后有历史因素,也有地缘安全考量,可不管怎么说,这种 “敢冲” 的态度,确实和美国的权衡利弊形成了反差。 就在这样的局势背景下,温铁军教授关于城镇化的观点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他在那场公开分享里提到,这些年有些地方推进城镇化太急,不管实际需求就拆村并居,逼着农民搬到城里,可很多农民到了城里没工作、没保障,生活反而不如以前。 他举了个例子,某中西部省份曾搞 “全域城镇化”,把十几个村子合并成社区,结果农民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零工谋生,年轻人还好,老年人连看病都不方便,最后不少人又偷偷回村里种起了小菜园。温铁军教授说,城镇化应该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得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能搞 “一刀切”。 他还提到,农村不仅是农民的家,更是国家的 “战略缓冲”。现在国际局势复杂,要是农民都被赶到城里,一旦出现粮食供应紧张、经济波动等问题,城市的压力会非常大,而农村能提供粮食、住房等基本保障,给大家留条后路。 就像之前疫情期间,不少在城里打工的人回农村老家,靠家里的田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这就是农村的重要作用。温铁军教授觉得,保护农村、留住农民,不是阻碍发展,而是给国家发展留足弹性空间。 其实这些年,盲目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有些地方盖了大量 “农民安置房”,可配套的学校、医院、菜市场跟不上,农民生活很不方便。 还有的地方把耕地改成建设用地,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影响了粮食安全。国家也注意到这些问题,最近几年一直在强调 “乡村振兴”,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和温铁军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 把国际局势和国内三农问题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温铁军教授观点的深意。不管外部局势如何变化,农村稳定、农民安心都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不盲目推进城镇化,不逼着农民离开土地,既是对农民负责,也是为国家应对各种挑战筑牢基础,毕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稳定的内部根基才是最可靠的保障。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