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要紧急“救场”内塔尼亚胡? 特朗普公开宣布介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腐败审判,批评以色列司法程序“不公平”,承诺“帮他一把”。这一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与战略考量。 内塔尼亚胡深陷多重困境。他因三起独立案件中的贿赂、欺诈和背信指控受审,被指收受富商超20万美元礼品,还向电信大亨提供监管利益换取有利报道。审判持续四年,他成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审理的在任总理。若指控成立,他将面临最高13年监禁。同时,其国内支持率跌至三分之一以下,66%民众认为他应退出政坛,执政联盟优势微弱,极右翼盟友因停火协议不满。在此情况下,他急需外部支持,特朗普的干预恰逢其时。 特朗普的干预是逐步升级的。今年六月,他在Truth Social平台连续发帖呼吁取消对内塔尼亚胡的审判,称其坐在法庭上是“政治迫害”,还强调美国对以色列的保护支持,不能容忍这种情况。上月向以色列议会演讲时,他脱离讲稿,公开敦促以色列总统特赦内塔尼亚胡,轻描淡写谈及指控,为其干预铺垫。 特朗普高调干预,有明显的战略考量。分析认为,他希望内塔尼亚胡配合美国中东政策,促成加沙停火协议以获取外交政绩。特朗普在采访中也证实,为促成协议,“不得不从某些方面对他稍加推动”,暗示了两人政策分歧及他试图影响内塔尼亚胡决策的意图。此外,特朗普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会制约其中东政策,所以介入实质是政治交易:特朗普提供司法保护,内塔尼亚胡回报外交配合。 这一干预行动暴露了美以“特殊关系”的实质。以色列《国土报》指出,这种关系曾被包装成战略必需,如今却成了掩盖以色列违反国际法行为的保护伞。冷战时美国视以色列为中东重要盟友,以色列认为美国是其生存保障。美以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可明说的默契上,美国在国际场合总为以色列“挡箭”,为其政府行为提供空间和底气。特朗普的表态将这种默契公开化,打破了国际外交惯例。 特朗普的干预对以色列司法独立构成挑战。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表态“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院多次驳回内塔尼亚胡延期请求,彰显司法坚守。但特朗普将审判定义为“政治迫害”,用强权逻辑挑战法治原则,引发以色列国内强烈反应。反对党领导人指出其不应干涉独立国家法律程序,也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式民主输出的双重标准。 面对特朗普“援手”,内塔尼亚胡有自己的算计。国内不信任感上升,他可能通过外部军事行动缓解压力、转移注意力,这与特朗普推动加沙停火的愿望存在矛盾。 特朗普的干预还将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复杂影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以色列时,与内塔尼亚胡讨论了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可能性。若以色列废除《奥斯陆协议》,将毒化中东政治氛围,特朗普的支持增强了内塔尼亚胡推行强硬政策的底气。 特朗普公开干预亲密盟友司法系统,可能开创危险先例,损害美国在中东的公信力,还可能适得其反,激发以色列社会反感,让内塔尼亚胡面临更大内部压力。这一事件超越个人与双边关系,成为具有全球象征意义的事件,体现了强权政治对国际法治的挑战,其结果将深远影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乃至全球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