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12年,郭沫若迎娶张琼华,大婚当晚,郭沫若见妻子长得不好看,转身就要

千浅挽星星 2025-11-05 18:13:44

[微风]1912年,郭沫若迎娶张琼华,大婚当晚,郭沫若见妻子长得不好看,转身就要走。突然,张琼华拉住郭沫若的手,哭着说:“你走了,我跟谁生孩子……”   1911年,19岁的郭沫若还在成都高等学堂读书,他的父母就为他定下了和张琼华的亲事,郭沫若觉得这打乱了自己的计划,心里极不情愿。   不过,父母在信里说张琼华“乐观开朗、温柔贤惠”,还说她“皮肤白皙、长相可爱”,这些描述让郭沫若动了心。   这桩由长辈做主的婚事,更像是一场基于想象的安排,郭沫若怀着期待答应了结婚,可到了新婚之夜,他的期待彻底变成了失望。   他之前从没见过张琼华,亲眼见到妻子后,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心里生出强烈的厌恶,在他看来,张琼华的猩猩鼻孔”与“三寸金莲都是他看不惯的旧时代特征。   郭沫若后来把这段经历说成是“隔着口袋买猫儿”,意思是事先没看清真实情况,新婚当晚,他不管新娘怎么哀求,执意要离开洞房。   张琼华拉住他,甚至跪下哭着问:“你走了,我跟谁生孩子?”从这句话能看出她当时的想法——在她的认知里,结婚生子是女人理所当然的人生道路,这是命运安排,不是自己能选的。   而“夫妻”这个名分,对两人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影响,对郭沫若来说,它成了一种推动力,让他更迫切地想要逃离旧生活,去追求新的世界。   婚后第五天,他就以要回学校读书为理由返回了成都,之后再也没和张琼华见过面,暑假回家时他宁愿睡在厢房的长凳上,也不肯和张琼华同房。   1913年,也就是婚后第二年,郭沫若去了日本留学,在国外一待就是26年,他在日本重新娶了妻子,还生了几个孩子,他用这种方式彻底否定了和张琼华的婚姻,把“丈夫”这个身份抛在了老家。   但对张琼华来说,“妻子”这个名分却把她绑在了传统生活上,她选择留在郭家,用一辈子的时间遵守旧式的伦理道德,她细心照顾郭沫若的父母,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尽到了一个儿媳的责任。   在漫长的孤独日子里,她把郭沫若用过的文具、结婚时的家具都好好收藏着,还经常盯着墙上郭沫若的照片看。   她曾经不断给远在国外的郭沫若写信,可所有信都像石沉大海,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就这样,她为郭沫若守了68年的“活寡”,用一辈子的坚守维持着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   郭沫若到了晚年虽有悔意,但迟到的道歉终究没法弥补张琼华一生的遗憾,1936年,因为父亲病重,郭沫若时隔26年第一次回到老家。   从亲戚朋友的口中,他才知道张琼华这些年的付出和坚守,他顿时充满了愧疚,当着众人的面向张琼华鞠躬道歉,承认是自己耽误了她,毁了她的一生。   不过,这份愧疚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补偿,1963年,张琼华不顾别人劝阻,一个人去了北京,只希望能和郭沫若见一面。   可郭沫若说自己工作忙,没有亲自出面,只派了工作人员接待她,这说明,郭沫若的新生活里,早已没有位置容纳这段过去的婚姻带来的责任。   郭沫若实际上能给张琼华的只有一句道歉,而张琼华这辈子最大的安慰是郭沫若的两个女儿后来去看望她时,轻轻叫了她一声“妈妈”。   听到这个称呼,张琼华顿时哭了出来,这声“妈妈”恰恰戳中了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她作为郭沫若妻子的身份从来没被真正承认过,也没能有自己的孩子。   1980年,张琼华去世,享年90岁,一辈子无儿无女。   信源:封面新闻 郭沫若和张琼华,谁才是旧礼制的牺牲者?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