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实施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

代天谈历史 2025-11-05 19:31:40

1982年,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实施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有人,在他疯狂的发泄下,使馆内血流成河,一下子9人遇害…… 唐健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江西南昌,那里是革命老区,家庭背景属于干部阶层。父母在教育系统任职,家中环境注重文化熏陶,从小他就接触大量书籍和知识。学校教育让他养成勤奋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在语文和数学上表现出色。体育锻炼也成为日常,他加入校队,练习田径项目,多次在比赛中获奖。这些经历为他打下坚实基础,老师们常说他前途无量。 退伍前,他在部队服役期间适应军营生活,参与多项训练任务。射击和体能考核成绩突出,获得连队多次表扬。领导注意到他的潜力,推荐他参加选拔考试。英语学习是他早年兴趣,部队图书馆的词典成了常伴工具。退役后,这种语言优势帮他进入外交系统,通过层层考核,分配到驻外岗位。初到莫桑比克,他负责文件翻译,工作效率高,处理国际文件时准确无误,上级给予肯定。 使馆生活表面平稳,他与同事协作完成多项外交活动。翻译任务涉及会议记录和电报起草,他英语流利,适应当地口音。几年积累经验后,转为正式翻译,参与武官处事务。家庭方面,他已婚,妻子随行,生活安排在使馆宿舍。日常琐事中,他的自尊心开始显现,无法容忍工作中的小摩擦。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修改建议,他当即反驳,气氛一度紧张。从此,人际关系渐生裂痕。 事件导火索出现在1982年6月17日,唐健生陪同生病同事去当地医院,值班医生缺席。他打电话向使馆经参处秘书李某求助,对方回复按常规处理,语气平淡。这句话让他产生不满,返回后直接找李某理论,动手打了对方耳光。使馆领导获悉,立即决定停职调查,要求他写书面说明。这一处理方式加剧了他的隔阂,与集体疏离感增强。 7月12日,使馆组织内部会议,唐健生需当众反省。他发言简短,同事指出态度问题,继续提醒纪律要求。他保持沉默,但从此对使馆环境看法改变,认为存在针对。日常工作中,他回避合作,独自处理任务。积怨逐步扩大,从最初不满扩展到对领导和全体人员的猜疑。工作日志显示,他开始记录小事,作为证据。 7月19日,上级通知将他和妻子调回国内,进一步调查此事。这项决定被视为公开处分,他拒绝接受现实。莫桑比克当地关系网成为渠道,他从总统府警卫处借到苏联产59式手枪,配24发子弹。准备阶段持续几天,他检查武器,确保可用。7月28日,录制音频,内容涉及对李某话语的解读和使馆处理的指责。同时,起草离婚声明,切断家庭联系。 7月29日清晨,他携带手枪进入使馆,先找到翻译王某,开枪射杀。接着去餐厅用餐,之后返回办公区。机要员许某夫妇和一等秘书张某相继遇害,枪声引起注意。医务室医生王某被骗至现场,也遭射杀。混乱中,四名外交人员试图应对,又被击中。整个过程用掉10发子弹,九人丧生。他扯断电话线,破坏通讯,坐在地下室等待。 使馆内部秩序崩塌,幸存者无法求援。外部居民听到响动,但大门封闭。莫桑比克警方接到报告,迅速响应,包围大楼。唐健生未逃脱,双手举起,任由逮捕。警方将他押走,现场封锁。外交部紧急通报,确认遇害者身份,包括五名外交官和四名家属。事件性质特殊,涉及内部矛盾,迅速上报中央。 逮捕后,唐健生被移交莫桑比克警方审问,他对事实交代清楚。中央高度重视,派专机押解回国。8月8日抵达北京,北京市公安局展开正式调查。他在审讯中重复动机,源于同事答复和停职决定。笔录记录完整,移交司法程序。12月13日,法院开庭审理,证据确凿,判处死刑,当日执行枪决。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