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撞的我家孩子,凭什么让我赔钱?”吉林,两孩子课间休息,操场上玩耍,奔跑中两人

三事堂 2025-11-06 00:08:54

“他撞的我家孩子,凭什么让我赔钱?”吉林,两孩子课间休息,操场上玩耍,奔跑中两人相撞致其中一人骨折。骨折的男孩父母索赔13万,法官让另一方父母赔偿50%,校方赔偿30%,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判更多? 当法官在调解室抛出"对方家长赔50%、学校赔30%"的方案时,王刚(化名)感觉天都要塌了。 50%的责任就是6万多块钱,自己差不多一年的工资要没了! “法官,这不合理啊!”王刚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沙哑,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俩孩子都是跑着玩,又不是我家孩子故意推他、撞他,纯属意外啊!凭什么让我们承担一半责任?” 他的妻子在旁边抹着眼泪,接过话茬:“我们家孩子也吓着了,回来好几天不敢去学校,现在倒要赔这么多钱,这日子没法过了!” 调解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骨折男孩的父母脸色也不好看。孩子的妈妈红着眼眶反驳:“怎么就不怪你们?我家孩子好好跑着,是你家孩子从侧面冲过来撞的,现在孩子胳膊骨折,打了钢板,要休养大半年,耽误学习不说,还受了那么大罪,13万都不够后续康复的!” 双方各执一词,情绪越来越激动,原本的调解差点变成争吵。 这事说起来,其实就是课间十分钟的一场意外。据班主任回忆,当时两个孩子都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王刚的儿子乐乐(化名)想跑去捡球,骨折的浩浩(化名)正好往相反方向跑,两人跑得都急,没来得及躲闪,“咚”的一声撞在了一起。浩浩当场就哭了,老师赶紧送他去医院,诊断结果是肱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前后花了近8万元。 浩浩父母觉得,既然是乐乐撞的浩浩,乐乐家长就该负主要责任;学校没看好孩子,也得担责。可王刚始终想不通:“小孩子玩耍哪有不磕碰的?我小时候跟同学跑着玩,摔得头破血流,也没让人家家长赔钱啊!现在怎么撞一下,就要赔几万块?” 他甚至去学校调取了监控,画面里能清楚看到,两个孩子都是主动奔跑,没有任何一方有推搡、故意冲撞的动作,纯粹是疏忽导致的碰撞。 那法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调解方案?后来才知道,这里面藏着法律的严谨考量。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简单说,乐乐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奔跑行为可能造成的危险缺乏足够认知,王刚作为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替代责任;而学校方面,虽然课间有老师巡逻,但没能及时制止两个孩子在操场快速奔跑的危险行为,没尽到完全的管理职责,所以也要担责。法官提出的“50%+30%”方案,其实是综合了双方过错程度和学校管理漏洞的折中结果。 更让王刚纠结的是法官那句“不接受调解会判更多”。后来他咨询了律师才明白,调解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协商,法官会尽量平衡各方利益;如果走到诉讼程序,法院会根据证据严格划分责任,结合浩浩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后续康复费等全部损失来判决,到时候可能不仅要赔更多钱,还要承担诉讼费,耗时耗力。 “可这责任划分真的公平吗?”王刚越想越委屈。他给乐乐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也很无奈:“学校确实有管理责任,我们已经加强了课间巡查,但孩子跑闹的速度太快,老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网友支持王刚:“孩子玩耍的意外,不该让家长承担这么重的责任,不然以后谁还敢让孩子在操场跑?” 也有网友站浩浩父母:“孩子受伤是事实,总不能让受害者自己买单吧?” 其实类似的校园意外纠纷并不少见。去年河南就发生过一起,两个孩子在体育课上相撞致一方受伤,法院判决撞人孩子家长赔40%,学校赔20%。这些案例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校园不是“法外之地”,孩子的安全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守护。家长要教育孩子在玩耍时注意安全,避免危险行为;学校更要尽到管理职责,比如划定玩耍区域、加强课间监管、开展安全教育,从源头减少意外发生。 这事之所以引发热议,核心还是大家对“校园意外责任划分”的困惑。很多家长都有顾虑:孩子在学校玩耍,万一发生意外,到底该谁负责?其实法律的初衷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为了督促各方重视安全。家长不能觉得“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也不能以“意外”为由推脱责任,只有双方共同发力,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陷入“谁受伤谁有理”的误区。法律讲的是过错责任,而不是结果责任。如果孩子的意外纯粹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过错,或许可以通过公平责任原则适当补偿,而不是让一方承担巨额赔偿。毕竟,让家长为孩子的无心之失付出一年工资的代价,难免会让人觉得寒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2025-11-06 03:17

不是有保险吗

三事堂

三事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