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在免签国家行列,更不在这次中方延长的45国免签政策之内。 2025年中国延长4 国免签政策的公告发布后,印度的缺席再度引发热议,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邻国始终未进入中国免签行列。 外交政策中的“对等原则”,是中国未将印度纳入免签范围的核心基石,印度对中国公民入境设置多重壁垒,申请人需提供10万元以上银行流水,仅限北上广三地递交材料,商务签证审批常常延迟数月。 反观中国,已对印度开放55国适用的240小时过境免签,留学生与商人来华亦无特殊限制,这种“单向宽松”已达政策底线,全面免签显然缺乏对等基础。 人口规模带来的管理压力与潜在风险,是另一重现实制约,中印均为超10亿人口大国,若开放免签,仅按1%的入境率估算,年新增入境者将达百万级,对出入境管理和社会治理构成巨大压力。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印度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从航班上违规制作食物到文化遗产地不当触碰,此类争议进一步加剧了政策顾虑。 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埋下深层伏笔,尽管2025年中印建交75周年之际,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强调“增进互信”,但边界争端与地缘政治摩擦仍未根本化解。 印度“既想引进中国技术,又怕形成依赖”的矛盾心态,导致多项产业合作停滞,这种信任赤字自然反映在签证政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留白并非拒绝交流,未来若印度能简化中国公民入境手续、降低商务合作门槛,建立“白名单”式快速通道,或许能推动免签政策从“单向宽松”走向“双向便利”。 以上是小编个人看法,如果您也认同,麻烦点赞支持!有更好的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方便大家一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