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就永远困在泥沼中,现场安静得像冬天的街道! 2025年7月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的俄共中央会议厅里,79岁的久加诺夫作为苏联共产党最纯正的继任者,这位从苏联解体废墟中拉起俄共旗帜的老者,领着政党在政坛拼杀了三十余年,从议会边缘走到能让总统办公厅派员出席大会的位置,这份分量让他的每句话都带着沉甸甸的力量。 早在2023年的党代会上,他就逼着全党围坐重温苏联解体的教训,那时他亲手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复印件拍在桌上,指着“歪曲斯大林历史”“放弃意识形态阵地”的字句怒斥,直言对社会主义信仰的背弃才是垮台的根源。 他当场推动大会通过决议,为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成就正名,要求党员重读《资本论》,当时不少舆论嘲讽这是“怀旧病发作”,可两年后的今天,再听他重提转向社会主义,没人敢再轻易嗤笑——这根本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呐喊。 俄罗斯的经济看着有能源撑着,石油天然气出口占财政收入的45%,可制裁的绞索早越收越紧,欧洲市场丢了60%的份额,即便转向亚洲,议价权也渐渐落到买家手里,2024年液化天然气出口收入同比降了18%,轻工业货架上,从牙膏到服装,七成贴着“进口”标签,卢布汇率一波动,超市物价就跟着跳涨。 民营企业攥着现金不敢投资,国企效率低下的沉疴难除,连军工生产都要靠拆解苏联时期的库存零件凑数,久加诺夫在会上翻着经济报表,指尖划过“GDP增速0.3%”的数字:“资本主导的市场早把俄罗斯变成了资源殖民地,只有社会主义的集中力量,才能把经济从依赖的泥坑里拽出来。”他提出的国有化能源产业、重启计划经济调控民生的主张,在从前或许会引发争议,此刻却让会场陷入沉默。 再说说“解放乌克兰”这茬,久加诺夫的用词里藏着深意,俄乌冲突拖到第四个年头,前线的消耗像无底洞,2025年军费预算占比飙到GDP的8%,可战线仍在拉锯,国际上的孤立感越来越强,连传统盟友都开始含糊其辞,国内也出现了“为谁而战”的疑问。 他嘴里的“解放”,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诉求——而是要为这场冲突锚定意识形态坐标,将其定义为社会主义俄罗斯对抗西方霸权扩张的“正义之战”,这样既能凝聚党内乃至国内的共识,更能争取国际左翼力量的理解,毕竟俄共一直想扛起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他在报告里特意提及中国式现代化,赞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潜台词里藏着借意识形态同盟破局的盘算。 更关键的是,这两件事根本绑在一起,像硬币的两面,不转向社会主义,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集中的资源支撑长期对峙,财政早晚会先于军事崩溃;不把“解放乌克兰”的目标讲透,转向社会主义就成了空洞的口号,缺乏现实的落脚点,容易被斥为“开历史倒车”。 久加诺夫看得透彻,经济突围和地缘博弈必须同步发力,单抓一头都是死路,其实俄共早不是第一次提类似主张,2024年地方选举中,他们就把“重启社会主义改革”“明确对乌战略目标”写进竞选纲领,结果在工业州的得票率涨了7个百分点,普通民众未必全认同复古路线,可对现状的不满,那些在通胀中缩水的工资、为前线亲人揪心的家庭,都在这席话里找到了情绪出口。 现在俄罗斯的处境确实尴尬:能源牌快打秃了,战争看不到头,经济改革举步维艰,久加诺夫抛出的“两条路”,与其说是政策主张,不如说是对现状的痛斥,可转向社会主义意味着要动寡头的蛋糕,那些靠能源私有化发家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束手就擒;“解放乌克兰”更是把对抗烈度拉满,可能引来更严厉的制裁,这两条路,每一步都踩着荆棘。 你说久加诺夫这席话,是能唤醒俄罗斯的破局之路,还是老派革命者的孤勇呐喊?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