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直言对印度有自信:中国老龄化印度年轻,赶超中国不是梦!实则是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术 2025年10月李显龙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的对话会上抛出这观点,说中国老龄化严重、印度年轻有活力,早晚能追上中国,这话听着像给印度站台,实则每一句都踩着新加坡的生存小算盘。 新加坡这国家打从1965年独立就没安生过,弹丸之地没资源没纵深,还被马来人为主的伊斯兰国家包围,说白了就是夹缝里求生存。 从李光耀时代就定下了“大国平衡”的死规矩,谁也不得罪,谁也不依附,让大国们在区域里互相牵制,自己才能左右逢源。现在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4年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都超4500亿美元了。 新加坡作为东盟里的华人占主体的国家,既想靠中国赚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的钱,又怕中国一家独大让自己没了议价权,所以才把印度抬出来当“平衡砝码”。 李显龙拿人口说事儿确实有数据支撑,联合国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人口中位数39岁,印度才28岁,60岁以上老人中国占18.9%,印度才6.38%,表面看印度的人口红利确实诱人。 但他绝口不提印度的致命短板:制造业占GDP比重还不到18%,比中国的28%差远了,就算苹果、特斯拉去设厂,核心零部件还得靠中国进口。 基础设施更是惨不忍睹,铁路网密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二,物流成本是中国的两倍,港口货物周转率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更关键的是印度劳动力质量堪忧,识字率才77%,而且标准低到会写自己名字就算,成年文盲近3亿,受过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才7%,14.6%的青年失业率摆在那,就算人再多,转化不成生产力也是白搭。 新加坡心里门儿清这些问题,之所以还使劲捧印度,核心就是想拉印度制衡中国。这些年新加坡可是印度的头号金主,过去25年砸了1748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占了印度外资总额的近四分之一,还是印度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它盼着印度能重新加入RCEP,这样就能稀释中国在区域贸易协定里的影响力,让东盟不用看中国一家脸色。 同时这话也是说给中国听的,提醒中国“你身边还有个潜力股印度,得继续遵守现有规则,别想着重塑秩序”,本质上就是给中国敲警钟、给印度画饼。 再说了新加坡的平衡术向来玩得溜,安全上靠美国撑腰,经济上又死死抱住中国大腿,这种二元策略,早就刻进了新加坡的骨子里。它深知自己小国寡民,一旦区域里出现独大的强权,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所以必须让中印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其实印度能不能赶超中国,李显龙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用四十年建成了全产业链,自给率超90%,而印度连钢铁都不能完全自给,高端设备全靠进口。中国识字率96.4%,基础教育扎实,印度却还被种姓制度、教育资源不均拖后腿。 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借着印度的“年轻牌”,既巩固和印度的经贸关系,又给中国施加一点压力,最终让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稳稳站在中间,捞取最大利益。 这种两头不得罪、两边都讨好的骑墙术,才是新加坡能在夹缝中活得滋润的真正秘诀,至于印度能不能赶超中国,不过是这场平衡游戏里的一句漂亮口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