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中国海军突然官宣的福建舰新一轮海试消息,算不上"横空出世"的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11-06 18:21:10

果不其然。   中国海军突然官宣的福建舰新一轮海试消息,算不上 "横空出世" 的惊喜,反倒像串糖葫芦里最甜的那颗 —— 早有铺垫,咬开时仍让人眼前一亮。官方放出的电磁弹射测试画面里,弹射小车呼啸而出的轨迹,藏着中国航母十三年磨一剑的硬功夫,也照出了中美海军的不同发展路数。   要看懂福建舰的分量,得先倒回 2012 年那个冬天。辽宁舰入列时,不少人盯着甲板上的歼 - 15,却没留意背后更关键的 "基本功":光是让舰载机安全起降,就得解决阻拦索强度、甲板风测算、弹药转运等上百个难题。   当时海军官兵跟啃硬骨头似的,从舰载机飞行员 "着舰一次成功" 的突破,到保障团队实现 "连续多架次起降",用了整整五年才把这套流程练得扎实。就像学开车先练倒库入库,辽宁舰把 "起降和保障" 这两个基础动作稳住了,才算真正推开航母时代的大门。   2019 年山东舰加入后,中国航母才算有了 "双保险"。这艘国产航母没走 "复制粘贴" 的捷径,光是舰岛缩小、机库扩容这些改动,就为后续训练省了不少事。   去年夏天辽宁舰和山东舰在西太平洋搞的实战对抗,更是让外界看清了门道:两个编队互为 "红蓝方",一会儿模拟拦截敌机,一会儿演练对海突击,连延安舰、查干湖补给舰都跟着联动。   南海方向的训练密度更是肉眼可见地涨,以前辽宁舰单舰训练得提前协调保障,现在双舰轮换,能在南海保持更长时间的存在,这就是从 "单枪匹马" 到 "兄弟并肩" 的质变。   拿中美航母放一张表上比,数字差距确实显眼:美国手头 11 艘核动力航母,10 艘尼米兹级加 1 艘福特级,光是太平洋方向就能随时调出两三艘轮换。   他们的航母能在全球海域 "连轴转",靠的是几十年攒下的维护体系 —— 比如诺福克船厂的干船坞,能同时搞定两艘航母的大修。但咱的发展逻辑从来不是 "跟数量",而是 "补短板":辽宁舰解决 "有没有",山东舰解决 "能不能造",福建舰要解决的是 "强不强"。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就是这场 "变强" 的关键一步。别小看这根 "电磁跑道",比美国福特级的同类设备靠谱多了 —— 人家的弹射器故障率居高不下,咱的已经能让歼 - 15T、歼 - 35、空警 - 600 三型飞机轮流 "打卡" 起降。   海军航空大学韩维教授说得实在,这玩意儿能让预警机出动效率翻倍,还能让歼 - 35 带着满油满弹隐身突防,歼 - 15T 挂着反舰导弹重拳出击,等于给航母编队装了 "透视眼" 和 "尖刀拳"。   以前辽宁舰的滑跃甲板,舰载机带弹量得打折扣,现在电磁弹射一发力,作战半径和打击力直接上了个台阶。   有人拿美国航母的 "全球存在" 说事儿,觉得咱们还差得远。这话没说错,但得看怎么比。美国航母天天在海外 "刷存在感",一半时间都耗在维护上,去年尼米兹号在南海摔了两架舰载机,灰溜溜回国退役的样子,早没了当年的威风。   咱不一样,福建舰的发展节奏踩得很准:先在西太平洋练协同,再用电磁弹射提战力,跨洋存在不是 "急着亮相",而是等保障体系跟上来 ——901 型补给舰已经能跟航母编队跑远海,海外保障点也在逐步完善,这步棋走得稳当。   福建舰的海试,本质是给中国航母的 "体系作战" 画了个新起点。以后航母编队出去,空警 - 600 先升空当 "海空司令部",发现目标直接引导歼 - 35 拦截,指令歼 - 15T 攻击,再加上歼 - 15D 电子战机搅乱敌方信号,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在西太平洋海域谁都得掂量掂量。   这不是要跟美国比 "全球霸权",而是把 "远海防卫" 的盾牌筑得更牢 —— 毕竟辽宁舰当年突破第二岛链时,外军舰机还敢抵近侦察,现在双航母编队能直接派舰载机驱离,这就是实力的底气。   十三年从 "零航母" 到 "三航母",中国走的是最实在的路:不贪大求全,不急于求成,每艘航母都解决一个关键问题。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轨迹,弹出去的不仅是舰载机,更是海军从 "近海防御" 向 "远海防卫" 的转型加速度。   跟美国那种 "靠数量撑场面" 的路子比,咱们这种 "步步为营" 的发展,反倒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等福建舰正式服役,中国航母的故事,才刚进入最精彩的章节。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