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方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这简直把“出尔反尔”刻在脑门上,把中美经贸那点虚情假意扒得一干二净!谁都知道这背后全是算计,哪有什么互利共赢,分明是美国拿豆农当筹码,转头想变本加厉占便宜。 (信息来源:中华网——刚拿下中方大豆订单,美国就突然变卦,重启301调查) 11月1日,白宫高调宣布,中方承诺在年底前进口1200万吨美大豆,未来三年每年采购量将稳定在2500万吨,并恢复购买美高粱和硬木原木,暂停此前报复性关税;针对稀土等矿产的额外管控也有所松动。 这一消息瞬间激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 芝加哥大豆期货单日飙涨 5%,国内豆粕现货报价一天三涨,饲料厂老板连夜排队抢货。 美国北部农场主更是迎来久违的曙光,农场主们纷纷更新农机设备,小镇修理厂连夜招工,农业产业链呈现出久违的繁荣景象。 中方此次大规模采购并非偶然,背后有着鲜明的现实需求与战略考量。 从国内市场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六个月增长,饲料需求同步攀升,而国产大豆存在供给缺口且价格偏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1200 万吨美国大豆相当于中国全年大豆进口量的四分之一,将在三个月内全部到港,船期已排至明年 2 月,这一及时补给有效缓解了国内饲料行业的压力。 然而,就在中美经贸合作出现积极信号之际,美方的出尔反尔让局势骤然生变。 美方贸易代表格里尔曾公开表示,尽管中美达成 “贸易休战”,但美国仍将继续调查中国是否遵守 2020 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一表态与白宫的合作声明形成鲜明反差。 事实上,美方此次的矛盾行为有着深层考量,2026 年美国选举周期已正式启动,农业州的票仓对特朗普阵营至关重要,中方的大豆采购订单恰好能安抚农业选民,为选举造势。而持续推进 301 调查,则是为了在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继续对中国保持施压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次作出的让步多为 “暂时性” 安排,包括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 301 调查措施一年,暂停实施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一年。 这些 “暂停” 而非 “取消” 的表述,清晰表明美方的妥协只是战术性回调,而非战略转向。 对于美方的单边操作,中方保持了理性克制且立场坚定的回应。 10 月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美元首在釜山会晤时一致同意加强经贸合作,希望美方落实好元首共识,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在具体行动上,中方严格践行 “对等调整” 原则,针对美方暂停部分关税和调查措施的决定,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并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这种“你暂停、我暂停”的对等逻辑,既体现了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绝不惧战的立场,也为中美经贸互动确立了清晰的规则:单边胁迫必将招致对等反制,善意释放也会得到相应回应。 此外,11 月 5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商务部官员也会见了美国农产品贸易代表团,持续推动共识落地。 此次矛盾纠葛,本质上是中美战略博弈在经贸领域的集中体现。 美方试图通过 “合作与施压并行” 的方式,既获取经济利益,又遏制中国发展;而中方则坚持 “对等互利、底线思维”,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为双边关系留出转圜空间。 长期来看,美方的单边主义行径严重破坏了双边互信,增加了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 美国农业依赖短期政策性采购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旦未来中美关系生变,农产品出口将再次面临冲击;而中国相关产业也在吸取教训,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美国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实则把深层焦虑暴露得一览无余。一边是离不开中国市场的现实窘迫,可另一边,美国又怕中国产业升级动了它的霸权蛋糕。 这种又要占便宜又要卡脖子的左右摇摆,说白了就是既想靠中国市场填自家的坑,又不愿接受中国发展的事实。但信誉这东西最是娇嫩,裂了缝就再也回不到原样。 协议一年的有效期,意味着双方都在为下一轮博弈争取时间。美方希望借机提升芯片产能,中方则致力于推进农业和制造业升级。 正如市场观察人士所言,贸易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有坚持互重、平等协商,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