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普京手提皮包,在列宁格勒大学和一个同学的合影,当时的他看上去非常的青涩,估计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会成为影响世界的人物。 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在列宁格勒一个工人家庭,父母挤在狭小公寓里过日子。父亲曾在海军服役,母亲在工厂上班,生活条件一般。他小时候在193号学校上学,前六年成绩平庸,常在街头和大院里的孩子打架闹事。老师家访时跟父亲说,这孩子潜力没发挥出来。父亲直截了当回了一句,表示自己也没办法管得太严。普京那时就是个典型的顽皮小子,日子过得随性,没啥特别规划。 六年级后,普京开始练柔道,教练阿纳托利·拉赫林带他入门。这项运动让他从乱窜的街头少年变成有纪律的人。他每天去俱乐部训练,学着控制力量和技巧,渐渐养成坚持习惯。18岁时他拿到柔道黑带,23岁前就成了苏联柔道和桑勃式摔跤的运动健将。这段经历让他身体强健,也磨练了意志力,在后来工作中帮了大忙。 1968年,普京九年级时看了苏联电影《盾与剑》,片子讲一个情报人员在德国执行任务,立下大功。这让他对情报工作产生兴趣,觉得一个人能干出军队干不了的事。16岁那年,他直接跑到克格勃总部,敲开门说想找份工作。工作人员没赶他走,而是告诉他两个条件:他们不收主动上门的人,得先上大学,最好读法学院毕业再来。这话点醒了普京,他开始认真考虑未来路子。 普京把目标定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那地方录取难,只有10%名额给高中生,每个位置四十人抢。他从学渣变学霸,埋头苦读,1970年考试时作文拿B,其他科目全A,顺利进校。大学五年,他专攻法律课程,跟着学校节奏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1975年毕业那天,他手提皮包站在大学门前,和一个同学拍了张合影。照片上他看起来很青涩,笑容简单,身上穿的衣服也普通。那时他刚结束学生生涯,正准备步入职场,没啥特别野心。 照片捕捉了普京大学毕业的瞬间,他提的皮包是用来装文件和个人东西的,常见于那个年代的学生。合影背景是大学建筑,两人站得笔直,普京的脸还带点稚气,胡子没长全。青涩样子是因为刚出校园,经验少,社会阅历浅。这张照片后来成了他回顾过去的物件,泛黄了还保存着。大学时期普京保持低调,没参与太多额外活动,就按部就班完成学业。合影象征着他从学生转向专业人士的节点,那一刻他专注当下事务。 普京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学校,学了一年就因为成绩好,转到侦察分队。作为中尉,他和同事挤一个办公室,用公用电话办事,常在抢电话时胜出。领导看重他,安排进德语进修班,那班四年一期,只有八到十人,训练严,半数人能毕业就算不错。普京坚持下来,练好德语发音和语法,还被上校谢尔盖保荐到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继续深造情报技能。 在红旗学院,普京学开车技巧,教官让他边开边报后视镜里反的车牌,得快速反转读对。心理评估说他太冷静,缺乏恐惧感,老师提醒说这可能影响关键时刻的反应速度,得注意平衡。1985年,他被派到东德德累斯顿,伪装成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的主任,负责收集东德和西德情报。住的地方是拉德伯格街101号的六层楼,工作在安吉利4号别墅。他每天去办公室处理文件,适应海外环境。 第一次任务普京迟到,被代号M的特工批评。他吸取教训,调整方式,和M建立碰头系统:十个安全屋,沿易北河小路设点,情报藏在压扁的啤酒罐或香烟盒里。办公室电话响三声就出门紧急见面。M说他不喝酒不抽烟不贪钱不贪色,工作时总控制好自己。闲时普京去爱慕德尔店喝瑞德伯格啤酒,每周3.8升左右,体重涨到165磅。多年后默克尔访俄时,还特意准备这款啤酒招待他。 1990年,德国形势变,普京回圣彼得堡。一年后苏联解体,他辞掉克格勃工作,反对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在导师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引荐下,1990年5月他当上列宁格勒市长的国际事务顾问,从情报转到政治圈。1991年末,他走在圣彼得堡街上,看到超市前排长队,货架空荡荡的,亲眼见证国家变化。从特工到政界人士,这步转变让他接触更多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