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教师火了!”老教师批评说:“让家长去监督作业,这本身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的教师觉得让家长去监督批改孩子的作业是天经地义,那要老师干嘛?” “这个老教师火了!”老教师批评说:“让家长去监督作业,这本身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的教师觉得让家长去监督批改孩子的作业是天经地义,那要老师干嘛?” 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点头称赞,觉得老师说得一针见血:“教育本应是老师的职责,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和陪伴,而不是替代老师。”也有人开始反思:难道我们真的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家长身上了吗?难道老师们就可以轻松点,把繁琐的作业批改交给家长? 但细细想来,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我们对“教育”的定义,是否早已偏离了最初的本意?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山大的时代,许多家长已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更别说每天细心批改作业。而老师们,似乎也逐渐变成了“任务的执行者”,而非“引导者”。 试问,一个孩子的成长,难道只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还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呵护的温床?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家长,把批改作业的任务变成“家务”,那孩子的学习是否还能变得纯粹而有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责任转嫁”,是否会让老师们逐渐失去职业的尊严和使命感? 其实,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教育应回归本质——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老师和家长都应是孩子成长的伙伴,而不是“责任的替罪羊”。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位老教师的话中,看到一种对教育的深刻反思,也许会发现,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的责任。 让我们不妨想一想:未来的教育,会不会因为过度依赖家长,变得越来越扭曲?而我们,又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的未来交到了“责任转嫁”的手中?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让老师回归专业,让家长回归陪伴,让孩子在阳光下自由成长,而不是在“责任的重压”中迷失自己。 这场关于“责任”的讨论,远远不止于一场批评,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反思。每个人都在问: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应付,还是让他们学会生活?这,或许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家长督促作业 家长怒批老师 家长质问老师 家长批评 教师行为失范 家长对老师发飙 家长督导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