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大德了!”11月4日报道,江苏南京一57岁老太在家附近逛商场时,被一小姑娘邀请进店体验泡脚,老太这么一泡,便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在店里花完7年的积蓄13万元,直到她的女儿发现阻止,老太才醒悟过来。 涉事店铺位于老太家楼下商场负一层,当日老太被店员以“免费放松”为由带入店中。据老太女儿史女士透露,店员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向听力二级残疾的母亲渲染“健康风险”,称其“气血不足易中风”“经络堵塞会瘫痪”,同时展示所谓“其他老人康复案例”,逐步消解老人的防备心。 后续3个月里,店员持续向老太推荐“经络调理”“排毒药包”等项目,还以“女儿忙顾不上您,我们才真心关心您身体”的说辞进行情感诱导。老太先后支付13万元,不仅花光7年退休金,甚至向店员透露了银行卡密码,仅所谓“进口药包”就购买了二十余盒。 史女士发现母亲银行卡余额清零后,带其到店要求退款,店员以“项目系自愿购买”为由拒绝,仅表示“已上报公司处理”。老太当场哭诉:“这是我留着养老的钱,他们怎么能这么狠!” 11月4日当天,当地市场监管、卫生监督部门已介入调查。经初步核查,涉事店铺未取得医疗保健类经营许可,其销售的“药包”“调理项目”实际为普通日化产品,成本不足售价的十分之一,属于超范围经营及虚假宣传。 近年来,此类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陷阱频发:以“免费体验”引流,用“健康焦虑”施压,靠“情感绑架”促成交易,尤其针对残疾、独居老人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群体。此前多地已出现类似案例,部分涉事店铺甚至存在“换招牌重开”的恶意规避监管行为。 律师表示,涉事店铺的行为已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若查证存在窃取银行卡信息等行为,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目前,相关部门正督促涉事店铺配合退款,并对其经营资质、产品来源开展进一步核查。不少市民呼吁,需加强对商场周边此类店铺的日常监管,同时向老年群体普及消费反诈知识,避免养老钱再成“骗子提款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