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打响三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1-07 12:36:53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打响三年多,大家的目光总盯在前线硝烟上,可谁留意到后方那些女人的日子? 走在基辅的街头,你会感到一种不正常的空落,无论是在公交上、商场里、便利店门口,年轻男人的身影几乎消失,店里端咖啡的、车站排队的,多半是女人、老人和孩子。 男人一部分被派到前线,一部分已经牺牲,还有一部分躲在地下室、乡下房子或朋友家,只为了避免被征兵,躲避那张可能随时送来的通知,没有喧闹,没有宣布,只是悄悄变成现实。 人口数字呈现出这几年真实的打击,2018年乌克兰人口还有4520万,现在只剩不到3900万,差掉的几百万人是真实消失在日常生活里。 官方发布的阵亡数字是三万多人,但美国方面认为可能已经超过七万人,受伤的更达十几万,某些城市,男女比例已经彻底失衡,每一个街角都能看出破碎。 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结构的坍塌,很多女性一夜之间成了单亲妈妈,有人天天守着手机等丈夫消息,有人连遗体都没等到。 生育率也因为现实压力不断下降,从多年前的1.3跌到1.0,女性不愿意生,不是对孩子没有爱,而是不敢承受独自抚养孩子的压力。 战争让女性在国内流离失所,还有上百万带着孩子去了欧洲,她们带走的不只是人口,还有未来的劳动力,女性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变成了一种沉重的心结。 经济领域的问题更加明显,现在四分之三的企业在喊招不到人,从农场到医院都是同样的声音,甚至殡葬行业都在缺人。 可失业人群中,八成是女性,原因很残酷,很多男人不敢登记正式工作,害怕暴露身份被强制征兵,所以去打零工赚钱不纳税,无法查到。 结果正式岗位的竞争变得激烈,女性不是首选,她们要接受更低的薪资才能勉强留下。 政府为了补充劳力,还修改了劳动法,让女性进入以前被禁止的高危岗位,东部某个煤矿,因为男工人去了战场,矿下出现三百多个女性的身影。 敖德萨码头也能看到大量女性搬运货物,她们白天干重体力活,晚上还要回家照顾孩子和老人。 女性也在努力撑起经济,一半的新公司由女性创办,她们想办法找订单、找资源、维持城市运转。 但她们在政治参与和经济话语权上的排名并不高,在国际统计中仍排在六十名以后,现实告诉她们,做得再多,待遇也很难提高。 生活里,女性的家务时间变得更长,从一周四十九小时涨到五十六小时,很多女性同时担任父母、看护、员工三种角色。 心理问题也在蔓延,焦虑、抑郁、创伤后压力症状快速增长,心理诊室里女性排队等待,两万名退伍女兵同样有创伤反应,可医疗系统没有足够的康复床位。 医疗费用也上涨,预约妇科要排长期号,宫颈癌筛查费用增加三倍,出行不安全感明显提升,一些在人口密集区域巡逻的志愿者组织,不断提醒女性注意陌生人搭讪。 边境处,也出现冒充招工的中介欺骗女性,甚至有妇女在经济压力下从事代孕风险工作。 在混乱中,女性组成各种自发组织,有人开公共厨房给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有人修补衣物和布料,有人帮助整理物资,她们没有什么资源,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撑住日常生活。 一些就业培训机会名额有限,比如瑞典支持的卡车驾驶项目,上千女性报名,只有350个名额,培训多集中在基辅,偏远地区女性难以参与。 在国家制度层面,女性却很少被允许参与政策制定,疫情和战争期间,很多重要会议都缺乏女性视角,一个国家的反腐计划也没有考虑与女性相关的保护制度。 有人提出,如果想让这个国家在和平谈判中坚持下去,女性必须进入谈判桌,国际机构也在推动投资女性组织,改善性别安全。 城市重建、道路修复、工厂复工,都可以通过资金解决,但人口缺口、亲情断裂、家庭破碎,这些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补,战争透支的不是一代女性,而是未来几代人的生活空间。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可这种长期的压力,已经让这个国家的女性成为最后的支撑者,她们只希望自己能先活得有尊严,然后才谈未来。

0 阅读:7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2
2025-11-07 14:25

为什么?

猜你喜欢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