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50年前还能登月,而现在却“不能”了?说句不好听的,不是现在不能了,而

古凌国际 2025-11-07 15:23:42

为什么美国50年前还能登月,而现在却“不能”了?说句不好听的,不是现在不能了,而是当年登月本来就是为了冷战政治任务硬砸钱,现在谁还愿意当冤大头烧这个钱?也有人表示,这其实美国惯用的手段,把对手国家拖着搞高科技攀比,耗尽对手国家的国力,前苏联就是很好的例子! 1957年,苏联先放了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上去,美国人一下子慌了神,觉得科技上吃亏了。之前二战刚结束,美苏俩大国就开始较劲,谁都想证明自己牛。 苏联这卫星一飞,美国舆论哗然,政府也赶紧行动。约翰肯尼迪上台后,1961年直接宣布要在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还带回来,目的是在太空领域压苏联一头。 阿波罗计划就这么启动了,从1961年到1972年,一共砸进去255亿美元。项目高峰期,每年花的钱占美国GDP的0.7%,雇了40多万人干活。 钱主要投到火箭、飞船和地面设施上,承包商像波音、北美航空啥的,拿了大头。这计划不讲性价比,纯为了赢冷战。 苏联在1957年卫星后,1961年又把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成了第一个上天的人。美国人更急了,得赶紧追。阿波罗1号测试时出事故,三名宇航员死了,项目停了阵子,但美国咬牙继续。 1968年,阿波罗8号绕月,1969年阿波罗11号终于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踩上月球。总共六次成功登月,最后一次是1972年阿波罗17号。 每次任务成本高得离谱,单次登月调整通胀后得30亿到40亿美元。研究显示,NASA的支出乘数只有0.3到0.4,比一般政府投资低多了。 技术外溢有,但没宣传那么神,更多是政治秀场。冷战背景下,美国用这事提振国民士气,证明资本主义优越性。 现在不登了,因为没必要再那么烧钱。冷战结束了,苏联1991年解体,美国赢了太空赛,目的达到了。 公众支持度掉下来,当年登月时国内还有反战游行、民权运动,花这么多钱去月球,不少人觉得不值。国会砍预算,NASA资金从高峰的4.5%联邦预算降到现在的0.5%不到。 技术上,当年设备淘汰了,现在重启得适应新标准、安全规范啥的,成本控制得紧。阿耳忒弥斯计划是现在美国的登月项目,从2017年提出,目标是2027年左右再登月,但进度一拖再拖。 预算呢?总共280亿美元左右,比阿波罗少多了。这钱还得分摊到月球基地、深空探测上,不是孤注一掷。国际合作是主流,美国拉了加拿大、日本、欧洲航天局啥的,分担费用。 2022年,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测试成功,2026年计划载人绕月。比起当年,这计划更理性,注重可持续。没人想再当冤大头,为政治面子砸钱。 现在太空探索回归实际价值,像月球资源开发、卫星技术转化啥的。中国探月工程就花得少,成果不少,投入不到阿波罗的千分之一,却搞出嫦娥系列,采样返回。 美国学聪明了,不再冲刺式烧钱。 美国手段,有人说就是故意拖苏联下水。高科技攀比,表面拼实力,实际耗国力。美国经济底子厚,扛得住,苏联计划经济扛不住。 肯尼迪时代,情报显示苏联火箭领先,但美国用公开透明的阿波罗拉苏联入局。苏联领导层咬牙跟进,资源错配成致命伤。 冷战结束,美国太空转商业,成本下降。阿波罗遗产有,卫星导航、计算机受益,但总体得不偿失。太空不该是零和游戏,现在各国合作多,共享成果。 当年登月是冷战产物,现在美国不急,因为没对手逼着烧钱。理性投入才可持续。太空探索该为人类进步服务,不是政治工具。

0 阅读:33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