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

晴天故事 2025-11-08 10:42:31

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荷兰出台更严厉芯片设备出口新规,对DUV光刻机实施精细化管控,进一步限制与中国芯片领域合作,此举与中国近期升级的稀土管控形成直接对冲。 这场博弈像极了两大高手在悬崖边对弈。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荷兰则握着光刻机的命门。当稀土这张王牌遇上光刻机的反制,科技战场瞬间硝烟弥漫。 还记得2018年中兴事件吗?那时我们深刻体会到芯片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如今五年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风雨中顽强生长。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中芯国际的28纳米工艺渐入佳境。 荷兰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妙。他们不仅限制最先进的EUV,连成熟的DUV都纳入管控。这就像既要锁死你的未来,也要掐断现在的路。但中国芯片产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稀土这张牌打得正是时候。制造一台光刻机需要17种稀土元素,特别是镧系元素。日本曾经领教过稀土的威力,2010年稀土断供让日立、松下等企业至今心有余悸。 这场较量背后是整条产业链的生死时速。中国在加速国产化,荷兰在加固护城河。有趣的是,ASML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仍占其总收入的46%,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耐人寻味。 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已不落下风。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平头哥的玄铁处理器,都在证明中国设计的实力。真正的短板还是在制造环节,特别是光刻机这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这场科技博弈注定是场马拉松。就像当年原子弹研发,别人越封锁,我们越要自力更生。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进入攻关最后阶段,虽然前路漫漫,但曙光已现。 全球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芯片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重新洗牌,这场变革将重塑未来十年的科技格局。中国要做的不是在封锁中退缩,而是在压力中突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晴天故事

晴天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