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突踩刹车归还安世控制权!200亿颗芯片缺口下的中国汽车业绝处逢生? 荷兰突然改变主意,要把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还回来了。这意味着,被卡住脖子好几个月的关键汽车芯片,终于能重新供应了。这场持续了快半年的“芯片断供”危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就在全球汽车产量因为缺芯片暴跌了四成的时候,荷兰为什么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松口?这到底是科技战暂时停火的信号,还是后面藏着更大的麻烦? 仔细想想,这场控制权争夺背后,其实是三场博弈的结果。首先,汽车芯片一断供,欧洲自己的车企最先受不了,大众、宝马这些大厂都在减产,逼得欧盟不得不重新考虑,在技术自主和实际利益之间该怎么选。其次,中美科技战的氛围有点微妙变化,荷兰的光刻机公司ASML一直在向中国供货,说明欧洲并不想完全跟着搞技术封锁。最关键的是,安世掌握的功率半导体技术,直接关系到全球电动汽车的生产,谁要是长期断供,整个行业电动化的脚步都得慢下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芯片战打下去没有真正的赢家。眼下有三条路得赶紧走:第一,得建立芯片的应急储备,关键时候能顶一顶;第二,要全力研发新一代半导体技术,这方面慢不得;第三,得让不同地区的芯片供应链互相配合,形成互补。 荷兰这次改变态度,其实说破了一个道理:科技固然可以被当作武器,但最终还是得回到生意上来。当各国都在忙着给自己的芯片产业筑高墙时,荷兰的这次转身提醒了我们——芯片只有流动起来,才真正有价值。这次危机是过去了,但下一个会被卡脖子的“安世”又会是谁?也许,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某一次断供,而是命脉始终捏在别人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