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3岁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占汉城的消息后,

历史不陌生 2025-11-08 15:16:33

1951年,93岁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占汉城的消息后,泪流满面。随后,他写下了那句让无数人震撼的话:“五十七载犹如梦。”这一句,凝结了他一生的感慨。 五十七年前,萨镇冰曾在朝鲜半岛,亲自指挥一场屈辱的战斗。 那是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为了守卫日岛炮台,萨镇冰主动请缨。 日岛这个面积不大的岛屿,只有八门火炮作为防卫武器,面对的是日军二十多艘军舰和陆地上的重重包围。 随着战局的恶化,萨镇冰命令撤离,但就在妻子陈氏从福州赶来探望时,他站在船舷上,下令收回扶梯,冷冷地说:“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 陈氏在海风中哭着离开,半年后,萨镇冰的妻子因病离世。 从此,萨镇冰孤身一人,心里埋下了深深的伤痛。 从那个时候开始,萨镇冰的心便再未曾放下情感。 他选择了终生未娶,将妻子的离世视为一生的遗憾。 2月7日,日岛迎来了最惨烈的一战。 萨镇冰依旧亲自操炮,身中炮弹碎片,颈部、腿部和手臂多处受伤。 他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一个水兵也在炮火中受伤,包扎后又爬回了炮位。 战斗持续了整整11天,虽然这场战斗的结局是北洋舰队的撤退,但萨镇冰的顽强精神,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即使日本战史中没有详尽记录这一战斗,但日本战史也承认:“此役,敌炮台颇能战。” 但最终,萨镇冰不得不下令撤退。 这一战,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几乎被历史遗忘,然而对于萨镇冰来说,这是一段深刻的记忆,贯穿了他一生的屈辱与坚持。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萨镇冰此时已是清朝海军提督,朝廷命令他率舰队去镇压革命军。 舰队行至武汉,革命军都督黎元洪送来一封信。 信中写道:“吾师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萨镇冰看到信后,默默无语。 几天后,他登上了江贞舰,发出一串信号灯:“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 萨镇冰的沉默宣告了历史的转折,清朝的海军在那一刻宣告起义。 尽管萨镇冰并未背叛朝廷,但他也没有阻止历史的进程。 他选择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了辛亥革命,这种方式,令后人记住了他那份微妙的忠诚与矛盾。 民国成立后,萨镇冰订下了一条海军信条:“海军是国家的海军,职责是保卫海疆,不参与陆上军阀的混战。” 这条信条,让海军一直保持着独立的身份,不沾陆地的泥潭。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虽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海军依旧得以存续,直至今日。 萨镇冰一生几乎没有享受过多少荣华富贵。 作为海军总长,他生活极为简朴,月俸捐给孤寡老人,自己住着简陋的房子,一日三餐以粗茶淡饭为常。 儿子从国外回国,萨镇冰为他摆了一桌酒,随即各自分开,父子关系从此疏远,女儿也嫁给了一名普通海军士兵。 福州百姓给他取了个尊号,“萨菩萨”,并为他建了座“萨公长寿亭”。 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李宗仁曾亲自邀请萨镇冰一同前往。 但已经91岁的萨镇冰,依然选择留在福州,他随后发文公开表示支持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萨镇冰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成为年龄最大的军委委员。 直到1951年,志愿军攻占汉城,萨镇冰才终于见证了那个长久以来悬挂在心头的梦。 五十七年过去了,从威海卫到甲午战争,再到日岛一战,萨镇冰经历的所有苦难,最终在这一天得到了回报。 这一刻,他的泪水和那份无尽的思索,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萨镇冰去世时,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发来唁电,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公祭。 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之中,从日岛的8门炮,到汉城的扬眉吐气,萨镇冰用94年的生命,见证了一个国家从沉沦到崛起的全过程。 他一生的坚持与信念,成了国家复兴的见证。 而他最骄傲的,不是曾经的战争胜负,而是那个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的时刻。

0 阅读:335

猜你喜欢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