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无理指责,耿爽微微一笑:那我可就不含蓄了   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从来不缺

地缘历史 2025-11-08 15:45:26

面对美国无理指责,耿爽微微一笑:那我可就不含蓄了   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从来不缺火药味,但这次的火光,是美国自己点着的。   11月6日,原本是一次关于气候与安全的公开会,讨论的是全球合作与应对气候危机的未来路径。   可偏偏,美国代表不按剧本来,话锋一转,就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先是暗指,接着点名,语气越来越冲,句句不离“污染”“破坏”“不正当优势”,仿佛世界末日只源于一个国家。   看似议题是气候,实则全场都清楚,这不过是美国新一轮外交攻势的幌子。   美国代表口中的“环保楷模”形象刚树起来,耿爽就毫不留情地推倒了。   他没绕弯,也不讲虚话,只说了一句:既然美国代表直接点名,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耿爽承认中国是碳排放总量大国,但也明确指出,美国的指责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光看排放总量,是不是故意忽视历史责任?是不是有意不提人均排放?是不是对发展阶段装聋作哑?   中国有14亿人,经济体量全球第二,发展速度全球瞩目,但人均碳排放仍处世界中低水平,这是基本事实。   再看看美国,坐拥全球最强制造能力和消费体系,却是历史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排放常年高居榜首。   一个是刚起步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工业革命两百年的老牌强国,谁该承担更多责任,不是难题,是常识。   中国不是不作为,而是比谁都清醒,比谁都努力。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而就在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6.8亿千瓦,提前六年完成目标。风电、光伏,全球领先;绿色转型,引领方向。   减排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行动。中国不是在炫耀成就,是在用数据说话。   14亿人要吃饭、要发展,还能在绿色发展上做到全球前列,这不是“污染”,这是奇迹。   但美国呢?被称为环保“灯塔”,却两次退出《巴黎协定》。   2020年说退出,2021年说回来,2025年初又宣布再退,2026年正式生效。   一边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史上最大骗局”,一边又说自己是“全球榜样”。   这不是政策反复,这是立场摇摆。   更有甚者,美国政府在近几年撤销上百项环保政策,从清洁能源到排放限制,一项项撕毁。   这不是疏忽,是蓄意。这不是无能,是破坏。   更讽刺的是,美国代表在会议上大谈“合作”,自己却缺席了同期举行的巴西贝伦气候峰会。   这可是COP30预备会,全球最重要的气候谈判平台之一。   而美国呢?三十年来首次缺席。这不是缺位,这是逃避。这不是推责,是弃责。   一个自诩“全球环保领袖”的国家,在关键时刻选择沉默,正好印证了耿爽所说的那句:   “是谁在行动?谁在推责?谁在合作?谁在搅局?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耿爽没有高声怒吼,但句句铿锵,每一字都像钉子,钉在美国虚伪的环保招牌上。   他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拆假话。他不是在争高低,而是在揭短板。   他清楚,言辞太激会被扣帽子,但也明白,沉默只会纵容更多谎言。   于是,他用了最冷静的语气,说出最清醒的判断,也让全场听到了最难反驳的声音。   而美国代表的脸色,早就不再从容。耿爽话音未落,场内多国代表相继点头。   小岛国代表更是直言,美国曾威胁他们撤回“航运碳税”提案,这不是合作,是施压。   这再次验证了,中方所说的“美国是全球气候合作最大障碍”。   这次安理会会议,看似是一次气候安全讨论,实则成为一场外交博弈。   美国想借题发挥,借气候之名行政治之实,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耿爽没有回避,也没有退让,他用一场理性的反击,把中国的立场讲清楚,把美国的虚伪揭干净。   贝伦峰会上,中国再度提出三点建议:坚持正确方向、落实气候行动、深化开放合作。   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拿出方案、拿出数据、拿出诚意。   中国不怕质疑,就怕搅局;不怕批评,就怕甩锅。中国知道全球治理需要合作,但更知道,合作不是指责,更不是勒索。   耿爽这次的发言,让人想起一句老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外交场合,讲究风度,但更讲究立场。   美国喜欢用“清洁能源”包装自己,却不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   喜欢讲“全球责任”,却不愿承担历史债务;喜欢说“领导力”,却频繁退群毁约。   这样的“双标”,早就被世界看破。   而中国呢?正在一步步兑现承诺,一步步推进转型。不是靠嘴,是靠行动;不是靠压别国,是靠自我革命。   从煤炭比重下降,到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从绿色金融推进,到碳市场建设完善,中国在用实际改变回应未来挑战。   美国可以继续嘴硬,但世界不会继续装聋。气候问题从来不是某国的独角戏,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考题。谁在交答卷,谁在撕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