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全面封杀中国汽车后,挪威又担心中国公交车被远程熄火 要把这事说清楚,得先提提挪威那家叫Ruter的公交运营商。 这家公司可不是小角色,在挪威公共交通圈里算是巨头级别的,运营着全国一半的公共交通线路,连首都奥斯陆的公交网络都归他们管,说话分量不算轻。 最近他们突然放出消息,说测试中国电动公交车时发现了“安全隐患”,核心的说法是制造商能远程关闭车辆,还可能遭遇黑客入侵,所以得先加强安保措施,不然没法正式投入运营。 他们还特意强调,测试是在地下矿区做的,目的就是屏蔽外部信号,测试对象包括宇通的新车和一款荷兰品牌的旧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车有远程软件更新功能,荷兰车没有,就凭着这一点推断“理论上可能影响公交正常运行”。 但有意思的是,Ruter自己发布的声明里,其实藏着能打脸自己的关键信息。 他们明确承认,这些中国公交车上的摄像头根本没连互联网,不存在图像、视频传输的风险,甚至直白说了“车辆无法被远程操作”,可转头又硬撑着说制造商能访问电池和电源控制系统,“理论上能让公交车停驶”。 这种刚说没法远程操作,转头又说能远程停驶的矛盾说法,本身就显得挺不较真的,连基本的逻辑自洽都没做到。 更关键的是,被点名的宇通很快就作出了回应,说得明明白白:所有出口到挪威的车辆,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车辆运行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德国的服务器里,根本不会传回中国。 而且这些数据都经过了加密处理,用途只限于车辆维护、性能优化这些售后服务,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远程操控车辆”的权限。 其实懂点智能公交技术的人都清楚,远程诊断和远程操控,那完全是两码事,八竿子打不着边。现在不管是中国的智能电动公交车,还是欧洲本土品牌的,基本都配有远程诊断系统。 这东西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及时发现车辆的电池故障、电机异常这些问题,提前推送软件修复程序,减少线下维修的次数和麻烦,这是业内都这么做的常规操作,不是中国车独有的技术。 就像咱们家里的智能家电,能远程查看故障情况、推送固件更新,难道能说厂家能远程把冰箱、空调给关掉吗? 真要实现远程关闭公交车这种操作,得突破好几重技术防线,先不说车企根本就没设计这种权限,单是网络安全防护这一关就过不了——现在车载系统的加密技术、防火墙配置都是行业标配,哪能那么容易被突破。 而且这事里有个很关键的背景,挪威本身就是全球新能源公交的“试验场”,早就喊出了要建成全电动公共交通系统的目标。 宇通这些年在挪威投入了不少资源,光今年就给当地交付了287辆电动公交车,就连北极圈里零下40多度的希尔克内斯,寒冬腊月里大街上跑的都是宇通的电动公交。 要知道去年奥斯陆还出过其他品牌电动车冬天“趴窝”的事,低温天气下续航暴跌,没法正常运营,但宇通的车靠着智能温控技术,把冬季续航衰减控制在15%以下,整个冬天下来,没有一辆车因为故障停摆。 要是真有远程操控的风险,挪威的客户早就该发现了,也不可能一直持续采购宇通的车。 再说说所谓的“黑客入侵”风险。 确实有相关研究发现,部分公交的车载调制解调器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硬编码密码、隐藏后门这些问题,但这种漏洞可不是中国车独有的,只要是带电子设备的车辆,不管是哪个国家产的,都有可能遇到,这是整个行业都得面对的问题。 丹麦的公交运营商Movia就专门做过一次全面评估,他们找了挪威东南大学的专业顾问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黑客想搞破坏,还是供应商想动手脚,都没法真正控制住公交车,还明确说了“这不是中国公交车独有的问题”。 就连美国的特斯拉,之前也因为远程控制功能被监管机构调查过,可见这类担忧在全球都存在,但不能单单盯着中国产品说事儿,把行业共性问题当成针对中国车的“罪证”。 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在出口欧洲的时候,早就把网络安全当成了头等大事来抓。 宇通在欧洲做了快20年的生意,现在25个欧洲国家里,加起来快5500辆宇通的车在马路上跑着呢,新能源客车的全球累计销量都超过20万辆了。 欧洲市场的准入标准有多严格,大家都有耳闻,要是安全不过关,根本就进不了欧洲的大门,更别说长期占据市场份额了。 为了应对当地的安全要求,宇通不仅给每辆车都装了专用的防火墙,还建立了严格的权限管理体系——所有远程操作都得经过运营方的明确授权,每一步操作都有详细日志可查,完全做到有据可依、可追溯。 挪威方面嘴上喊着安全担忧,实际行动却挺诚实的。Ruter自己手里就有超过100辆宇通公交车,要是真觉得这些车有安全隐患,根本不可能批量采购,更不会让这些车一直跑在马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