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二共识”锚定一中根基,用和平对话破解台海困局,郑丽文的两岸主张,为分裂迷雾注入理性微光,是推动统一进程的务实之举。 这份主张之所以可贵,在于戳破了民进党当局编织的“抗中保台”谎言,更回应了两岸同胞对和平的迫切期盼。2025年恰逢“九二共识”达成33周年,30多年的实践早已有了铁证:认同它,两岸就能迎来直航通邮通商的繁荣景象,ECFA等23项协议让同胞共享发展红利;背弃它,台海就会陷入紧张动荡,台湾的经济民生沦为政治算计的牺牲品。郑丽文回望2008至2016年两岸“黄金期”的“春暖花开”,恰恰印证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建立在“一中”根基上的务实选择。 但理性的微光终究需要坚实的方向支撑,郑丽文的主张里,藏着不容忽视的模糊地带。她反复强调两岸和平的重要性,却刻意避开“国家统一”的核心目标,这种“只谈和平不谈统一”的论调,无异于抽掉了两岸关系的灵魂。“九二共识”的精髓从来不止于求同存异的和平交流,更在于“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明确导向,少了这个终极目标,所谓的“和平”不过是悬在空中的泡影,随时可能被“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打破。 看看当下的台海局势就知道,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赖清德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悍然抛出“两国论”,一边拿台湾民众的血汗钱购买军火,一边勾结外部势力搞“倚外谋独”,把宝岛推向兵凶战危的边缘。外交部早已戳穿其本质:不过是麻烦制造者、危险制造者、战争制造者。而台湾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罢免”的结果足以说明,大家厌倦了政党恶斗,渴望的是能改善民生的务实发展,不是天天提心吊胆的分裂闹剧。 郑丽文的主张之所以能引发关注,本质上是因为它反衬出民进党的荒谬。但务实不能止步于“维持现状”,理性更不能沦为“回避统一”的借口。“九二共识”这根定海神针,守护的从来不是分裂的现状,而是两岸走向统一的和平路径。洪秀柱早就说过,抛弃“九二共识”的严重后果,民进党负不起责,台湾老百姓也承受不起。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进程,推进祖国统一已是历史大势,任何试图模糊统一目标、拖延统一进程的做法,终究会被时代浪潮吞没。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管里流着一样的血。那些在“三通”年代频繁往返两岸的商人,那些跨越海峡寻根问祖的乡亲,那些在学术交流中碰撞思想的青年,他们的故事都在诉说着:统一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与情感归宿。郑丽文的主张迈出了理性的一步,但更期待这束微光能汇聚成火炬,照亮两岸统一的清晰道路。 唯有坚守“一中”底线不动摇,把和平对话转化为推进统一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破解台海困局,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荣光。这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毕竟,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