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打得太拉胯了,三年多了,还没拿下乌克兰。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就不懂军事,不懂战争,更不懂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海湾战争的例子被人翻来覆去说,美国带队的多国部队 42 天就把伊拉克按在地上摩擦。 可那时候的伊拉克是什么处境?装备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空中力量几乎是摆设,连基本的电子对抗能力都没有。 美国靠着卫星制导、精确打击,把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交通枢纽炸得稀烂,相当于断了伊拉克的手脚和大脑。 伊拉克既没盟友帮忙,也没持续的补给,被快速打垮一点都不意外。 拿这场 20 多年前的单边碾压,对比现在的俄乌战争,纯属刻舟求剑。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 “高科技打老旧装备” 的剧本了,大家都学会了怎么防信息化打击。 乌克兰手里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自杀式无人机,看着不起眼,却让俄罗斯的装甲部队和战机不敢轻易突进。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不是孤立无援,背后站着整个北约。这根本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单挑,而是俄罗斯在跟 “披着乌克兰外衣的北约” 打代理战争。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到骨子里,就是要借乌克兰的手耗光俄罗斯的国力,自己却始终站在幕后,避免和俄罗斯直接正面冲突。 毕竟真要是两个核大国对上,后果谁都承受不起。 美国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派军事顾问,一边联合欧洲搞对俄制裁,又是冻结外汇储备,又是限制高科技出口,就是想让俄罗斯陷入 “战争泥潭”,慢慢被拖垮。 俄罗斯的目标从来不是 “拿下乌克兰” 那么简单,它真正要的是建立一道安全缓冲区,挡住北约东扩的脚步。 冷战结束后,北约已经先后五次东扩,把边界一步步推到俄罗斯家门口,现在乌克兰要是也加入北约,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就被压缩到了极致。 所以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是保卫国家安全的 “底线之战”,不能急也不能乱。 它要是像美国打伊拉克那样不管不顾地狂轰滥炸,不仅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会彻底激怒欧洲,让更多国家倒向北约,反而得不偿失。 俄罗斯的打法看着 “慢”,实则有自己的节奏。它没有一开始就全力进攻大城市,而是先控制乌东的工业区和交通线,切断乌克兰的补给通道。 虽然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比如北约的情报支持让乌克兰总能精准打击俄罗斯的后勤车队,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也改变了传统战场模式,但俄罗斯慢慢稳住了阵脚。 截至 2024 年,俄罗斯已经控制了乌东和南部的大片区域,这些地方不仅是乌克兰的工业核心,更是地缘战略要地,拿到这些,俄罗斯的缓冲区目标就实现了一大半。 很多人觉得 “没快速拿下就是拉胯”,却忘了大国战争拼的是耐力和资源。 俄罗斯的能源、粮食自给自足,能扛住长期战争的消耗;而乌克兰全靠外部援助,欧洲的武器库存已经快见底,美国的援助也因为国内政治博弈时断时续。 乌克兰的士兵伤亡人数早就突破几十万,适龄男性劳动力大量流失,持续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弱。俄罗斯看似打得 “磨叽”,实则是在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核心的战略目标。 地缘政治的博弈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俄罗斯通过这场战争,让北约看到了它保卫自身安全的决心,也让欧洲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的风险。 虽然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但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它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阻止了北约进一步东扩,这已经是重要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