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抗战时期,延安的生活肯定是枯燥乏味的,那就大错特错啦!请看这两幅照片,

义气先义 2025-11-10 11:30:05

如果你觉得抗战时期,延安的生活肯定是枯燥乏味的,那就大错特错啦!请看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延河里开展的游泳比赛,一幅是中国女子大学篮球队比赛,你看那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们,正在赛场角逐。山是天然看台,观赛的人们呐喊助威,声势震天。 说起抗战那会儿的延安,好多人脑子里头就蹦出窑洞、土炕、开会学习这些画面,总觉得日子过得单调得要命。可实际情况远没那么死板。根据地里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年轻人,生活里头塞满了各种实际活动。体育运动就是其中一大块儿,它不光是消遣那么简单,更是帮大家强身健体、提振士气的关键。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条件苦是苦,但正因为资源有限,大家才更会因地制宜地把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变成天然的运动场。 延河是延安城边上的那条河,水浅滩多,夏天水位涨起来正好适合练游泳。抗战中期,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战士们,经常组织团体游泳。资料显示,1937年抗大刚办起来没多久,就把游泳列为必修课之一。学员们下水不是玩儿,是为了练就过硬的体能,万一打仗渡河什么的,能派上用场。延安体育运动会的记录里头,游泳项目从个人自由泳到团体接力,应有尽有。1940年前后,延河边上办过好几次小型比赛,参赛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从上海、南京这些地方来,之前可能在城市里头游过游泳池,到这儿适应黄泥水可费劲了。但大家咬牙坚持,很快就游得游刃有余。游泳不光练身体,还拉近了同志间的距离。河水清冽,边游边聊抗日形势,边练边讨论学习心得。这项活动在根据地推广开来,很快就成了全民健身的范例。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发文鼓励,体育委员会负责统筹,确保每个单位都有人参与。 中国女子大学是1939年7月在毛主席倡导下成立的,专为培养妇女干部而建。学校里头女生占多数,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知识女性,也有农村出身的。篮球队是学校体育社团里头的骨干力量,队员多是十八九岁的女学生,平时上课学理论,课余就练球。延安的篮球场没法跟城里比,基本是黄土坡子用锄头刨平的,篮筐用废铁丝和木板焊的,球也得从西安捎来。但这不耽误大家热情。历史档案记载,女大篮球队1939年底就组队了,杨烈就是其中关键人物。她原名杨淑华,1914年生在广东华侨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学体操和篮球,1937年回国后在上海办过抗日义赛。1939年她到延安,改名杨烈,进女大学习,顺势当上体育骨干。球队训练时,她负责带队,教女生们运球、传球的基本功。比赛记录显示,女大篮球队和抗大、延安大学这些单位的女队打过多次友谊赛,赢多输少。1940年三八妇女节那天,女大在延河滩上办庆祝活动,篮球队上场表演,引来上千人围观。这支队不光打球,还借比赛机会宣传抗日,边赛边发传单,号召妇女参军参政。女子体育在延安特别受重视,因为共产党一贯主张男女平等,体育就是打破旧习的工具。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会办了好几届,最出彩的是1942年的“九一”运动会。那是抗日战争中唯一一次大型综合性赛事,持续半个月,参加的有一千多人,项目涵盖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甚至还有射箭和摔跤。毛主席还亲自上场打乒乓球,用的是光板球拍,那时候延安乒乓球赛可火了。资料里头说,毛主席常在延河边上散步锻炼,还掷一种叫“瓶状棒”的体操器械。他对体育的看法很实际:强身才能抗日,精神上也得有活力。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是毛主席亲笔题的,最后那个“活泼”特别关键。它不是瞎玩,是在严谨学习中注入朝气,避免年轻人变成书呆子。抗大学员每天早操、晚操,跑步、跳远样样来,体育课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也爱踢足球,边区政府还建了简易足球场。网球在窑洞边上玩,拍子是木头的,球从外头运来。田径赛道用黄土压的,跑起来尘土飞扬,但参赛者咬牙冲刺,打破了个人纪录。 边区体育不求金牌,就求人人动起来。这些细节串起来,就是中国体育从革命到建设的脉络。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