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核战爆发,中国撑不住一小时?俄专家:中国一旦翻开底牌10分钟便可逆转。2015

颜冬白云 2025-11-10 12:06:24

若核战爆发,中国撑不住一小时?俄专家:中国一旦翻开底牌10分钟便可逆转。2015年那场莫斯科安全会议上,俄罗斯前战略火箭军总参谋长维克托·叶辛一句话掀起惊涛骇浪——“中国的核力量在美国首轮打击下撑不过一小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15 年莫斯科安全会议的现场,俄罗斯前战略火箭军总参谋长维克托・叶辛的一句话,像颗石子扔进舆论的湖面 ——“中国的核力量在美国首轮打击下撑不过一小时”。 当时不少人盯着中国公开的核数据,觉得这话似乎有点道理,可十年过去再回头看,才发现这句基于当时认知的判断,早被中国核力量的跨越式发展远远甩在身后。如今的中国,要是真被逼到亮出底牌,10 分钟就能打破所谓 “撑不住” 的论调,让局势彻底逆转。   叶辛当年会这么说,大概率是看到那时中国核力量的 “低调”。毕竟冷战后美俄长期保持着数千枚核弹头的规模,而中国一直奉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公开信息里的洲际导弹数量、战略核潜艇规模都不算多。 可核对抗从来不是简单的 “数量比拼”,能不能扛住首轮打击、能不能发起致命反击,才是关键。他可能没料到,中国会在十年里默默补齐短板,把 “三位一体” 核打击体系打磨得如此扎实,连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2025 年的报告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核弹头存量突破 600 枚,一年新增 100 枚,更重要的是实战能力的全面升级。   就说陆基力量,当年或许还能被当成 “固定靶”,现在却成了藏不住的 “杀手锏”。西北荒漠里那 350 多个加固发射筒仓,深度超百米,别说常规打击,就算是高强度核攻击也未必能摧毁,还特意伪装成风力电站的样子,卫星拍过去都难分辨真假。 更灵活的是东风 - 41 机动导弹,15000 公里的射程能覆盖全球,25 马赫的速度让对手根本来不及反应,一次能带 10 枚分导式弹头,还夹杂着诱饵弹,现有的反导系统想拦都拦不住。今年刚亮相的东风 - 61 更绝,直接走南极航线绕开美国反导系统的盲区,等于把对方精心构建的防御网撕开一个口子。   海基力量的突破,才是叶辛当年最没看透的地方。十年前中国战略核潜艇数量少、噪音还相对大,可现在 8 艘 094 型战略核潜艇常年在南海 “堡垒水域” 巡航,这片海域有复杂的水文环境掩护,美军想追踪都得小心翼翼。 更关键的是潜艇上的巨浪 - 3 潜射导弹,12000 公里的射程不用让潜艇冒险出远海,在家门口就能打遍美国本土。而且巨浪 - 3 用的是固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压缩到分钟级,就算遭遇首轮打击,只要潜艇没被发现,就能立刻发起反击,这才是二次核打击最可靠的保障。   空基力量也从 “短板” 变成了 “加分项”,九三阅兵上亮相的 “惊雷 - 1” 空射弹道导弹,现在已经是全球唯一实战部署的远程型号。轰 - 6N 轰炸机带着它,再配合空中加油,打击范围轻松突破 1 万公里,既能装核弹头又能高超音速突防,比美俄那些还在靠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厉害不少。 陆、海、空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的战略格局,不管对手从哪个方向来,中国都有办法反击,根本不存在 “撑不过一小时” 的可能。   中国的核力量从来不是摆给人看的花瓶,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屏障,谁要是真敢越过红线,必然会尝到反击的滋味。未来不管还有多少质疑的声音,中国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把核威慑的底牌攥得更紧,让和平多一份可靠的保障。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